程颐、程颢的资料?程颐的轶事典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程颐、程颢的资料

程颐(1033年—1107年10月5日),汉族,字正叔,世居中山,后徙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1033年出生于湖北黄陂(今红安县二程镇),世称伊川先生,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

为程颢之胞弟。历官汝州团练推官、西京国子监教授。元祐元年(1086年)除秘书省校书郎,授崇政殿说书。

程颢(1032年—1085年7月9日),字伯淳,号明道,学者称其“明道先生”。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人。北宋理学家、教育家,理学的奠基者,“洛学”代表人物。

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举进士后,历官鄠县主簿、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太子中允、监察御史、监汝州酒税、镇宁军节度判官、宗宁寺丞等职。

扩展资料

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博学之士。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己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后来程颢死,他自己也有40多岁,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于是,他便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

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后人将此事称为“程门立雪”。表示求学者尊敬师长和心诚意坚。

程颐的轶事典故

一、程门立雪

河南人程颢和弟弟程颐在熙宁、元丰年间讲授孔子和孟子的学术精要(即理学),河南洛阳这些地方的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杨时被调去做官他都没有去,在颍昌以学生礼节拜程颢为师。过了四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说以后,在卧室设立了程颢的灵位哭祭,又用书信讣告一同跟从程颢学习的人。

之后,又到洛阳拜见程颐,此时杨时已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程颐正闭着眼睛坐着,杨时与同学游酢就侍立在门外没有离开,程颐已经察觉的时候,那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后人将此事称为“程门立雪”。表示求学者尊敬师长和心诚意坚。

二、双凤送子

北宋天圣十年,程珦的夫人侯氏有一天突然做了一个梦。梦里他梦见自己与夫君一起逛花园,走到了一棵梧桐树下。发现树上有一个鸟窝,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儿,两人竟然准备爬上树去掏鸟蛋。

正行动着,就见从远处飞来了两只金色的凤凰。两只凤凰飞近了之后,一直在程夫人身边盘旋。过了一会儿,直直的扑向程夫人的怀中。程夫人虽然吓了一跳,但是下意识的将两只金凤牢牢的搂在怀中。程珦见状大笑不已,程夫人一下子被惊醒了。

神奇的是,不久之后程夫人就怀孕了,先后生下了程颢和程颐两子。程颢和程颐长大后,都获得了极高的成就。后世人对两人十分尊敬,明朝年间有人为他们塑亭,为纪念两人取名“双凤亭”。

三、流矢变鱼

程颢、程颐勤奋好学,信奉孔子。孔子曰:“礼、乐、射、御、书、数,为六艺。”在他们看来,不会射箭算不得六艺齐全,就决心学习射箭。射啊射啊,早射日头,晚射月亮,风里雨里,从不间断。

这天,兄弟二人又来到习射的地方,对准湖心的一棵野草,嗖嗖嗖,连发数箭,支支射中,湖水溅起千层波浪。箭都射完了,便叫家人去打捞,准备明日再用。家人来到湖边,只见一个巨浪,把竹箭托起老高,接着又甩入水底,翻了一个滚,不见了。家人觉得奇怪,忙告诉程家兄弟。

程颢、程颐来到湖边,一看,竹箭果真不见了。湖里本来是没有鱼儿的,眼前倒出现了一群形似箭杆的鱼儿,悠悠游动,原来,箭都变成了鱼。打这以后,程家兄弟射的箭就百发百中了。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湖叫做流矢湖。这种鱼叫做箭杆鱼,为了顺口,干脆叫它“杆鱼”了。直至今天,黄陂还流传着一首民谣:“习射箭落湖,竹箭变成鱼,先有流矢湖,后有箭杆鱼。”

四、水涨台高

有一年,程氏兄弟正在凤凰台读书,长江发了大水,谌家矶溃了口,三丈高的洪峰奔来,凤凰台已成了茫茫大水中的一叶孤舟。这时候游来了十八条红鲤鱼,围着凤凰台四周游动,好像护卫着凤台一样。洪水涨,十八条鲤鱼就抬着凤凰台往上长,洪水落,凤凰台也就往下落。

就这样,不管水涨水落,程氏兄弟稳坐书台读书。从此这里传说这样一句口语:“十八鲤鱼沿台走,把得凤桥锁住口。”

程颐读音 程颐的简介

1、程颐拼音:

2、程颐(1033年9月11日—1107年10月5日),字正叔,世居中山,后徙为河南府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世称伊川先生,北宋理学家、教育家。为程颢之胞弟。历官汝州团练推官、西京国子监教授。元祐元年(1086年)除秘书省校书郎,授崇政殿说书。

3、程颐与其兄程颢同学于周敦颐,共创“洛学”,为理学奠定了基础,世称“二程”。他的学说以“穷理”为主,认为“天下之物皆能穷,只是一理”,“一物之理即万物之理”,主张“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的修养方法,目的在于“去人欲,存天理”,认为“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宣扬“气禀”说。

4、其著作有《周易程氏传》《遗书》《易传》《经说》,被后人辑录为《程颐文集》。明代后期与程颢合编为《二程全书》,有中华书局校点本《二程集》。

程颐有哪些经历

程颐(1033~1107)字正叔,祖籍黄陂(今属湖北)。程颐生于明道二年,是程颢的弟弟。和程颢相比,程颐的时间则大多投入在学术研究和教育活动中。程颐曾在汉州、许州、洛阳、关中等地讲学,与当时著名学者张载切磋学术,又接纳游定夫、吕大临、周纯明等众多学生,成为一时之盛。绍圣四年(1097)春,朋党议论再起,程颐被黜放。同年底送涪州(今重庆涪陵)编管。宋徽宗登极后被赦免,回到洛阳。在流放的十多年中,他完成了《伊川易传》,接纳罗从彦为弟子,讲授《易》学。崇宁二年(1103)范致虚奏称“程某以邪说行,惑乱众听”。程颐由是心灰意冷,退居洛阳龙门以南把楼山下(今嵩县程村)。三年后,程颐复职为宣义郎。大观元年病逝。程颐主要哲学著作有《周易程氏传》,还有《遗书》、《文集》、《经说》等。他与程颢的著作,明代后期合编为《二程全书》。今有中华书局校点本《二程集》。

程颐是谁的学生

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白话释义:
杨时字叫中立,是剑南将乐地方的人。小的时候就很聪颖显得与众不同,善写文章。
年稍大一点既潜心学习经史,宋熙宁九年进士及第,当时,河南人程颢和弟弟程颐在熙宁、元丰年间讲授孔子和孟子的学术精要(即理学),河南洛阳这些地方的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杨时被调去做官他都没有去,在颍昌以学生礼节拜程颢为师,师生相处得很好。
杨时回家的时候,程颢目送他说:“吾的学说将向南方传播了。又过了四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说以后,在卧室设了程颢的灵位哭祭,又用书信讣告同学的人。
程颢死以后,又到洛阳拜见程颐,这时杨时已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程颐正闭着眼睛坐着,杨时与同学游酢就侍立在门外没有离开,程颐已经察觉的时候,那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