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的反义词不是善也不是爱那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7-11

后知后觉地刷完号称今年最好的华语剧《我们与恶的距离》,讲精神疾患与司法,也讲新闻从业生态,两样都是我感兴趣的题材。

1.谁是贾静雯啊

10多年前,我知道贾静雯的名字,是因为狗血新闻,从传闻到实质婚变,跨洋争女儿,婚内不堪,暧昧短信曝光,整版整版被扒,比黄毅清黄奕撕得还前辈,甚至连世界上最好丈夫和爸爸黄小厨黄磊都给牵连进去了。

后来贾静雯重整江山已后生,生一个怀一个,加上前面的被当离婚武器的梧桐妹,好大一家子,用幸福洗白之前的江湖丑闻,彻底翻篇过去,让生活自己去结算,整个人线条柔和很多。不是说生多了就是幸福了,而是你有了幸福的能力,那样才好去生孩子。

前几年娱乐写的多,比较热门的综艺也都有跟,记得有一季综艺节目花絮讲,贾静雯生完小女儿,就在为马拉松训练体能了,丈夫修杰楷为她煮丰盛早餐,她矫情说我不爱吃三文鱼的,然后告诉丈夫,等下教练就到,他很壮的,比你壮,夫妻之间很放松很开得起玩笑。有型的修杰楷全程抱着BB,看着贾静雯训练,超人妈妈那点超人功夫,全用自己身上了,带孩子有爸爸呢。联想那些年深陷诉讼,母女阻隔,现在眼前这份岁月静好,算是命运还给她了。《妈妈是超人》算是贾静雯的吉祥地,她的笃定和小孩的萌翻,彻底覆盖了当初离婚大战的不堪。人生翻篇,人也越来越年轻耐看,算是回到自己的上行事业轨道,虽然算不上一线吧,人最难是翻篇那个曾经难看的自己。

《我们与恶的距离》的大致故事是,一个名叫李晓明的学生,他在电影院枪杀了9人,并造成21人受伤。最高法院对李晓明的判决是死刑,二审依旧维持原判。但这仍然难以平民愤和剧痛,引发法律和媒体层面的救赎和争论。贾静雯所扮演的乔安是其中一个受害者家属。

乔安是电视台新闻台雷厉风行的副总裁,她的大儿子死于李晓明的枪下。在职业高压,和满腔悲怆中,夫妻和母女关系都降到冰点。本来就是雷厉风行的职场风格,在受到痛失爱子的刺激后,变得更加不近人情。对待犯错误的实习生,脱口而出就是,“你是中文课都在睡觉还是怎么样?”还是你是智障吗?对不起可以解决你脑袋的障碍吗?”这些。

难得的是,在如此解不开的死扣中,贾静雯基本不喊不叫,用最正常音调,把她走不出的人生黑洞描摹出来。这好像也是贾静雯多年以来回归荧屏之作,她的人生阅历点化着角色,让观众触摸到了她不近情理的扑克脸下面的无底伤痛。所以我说她的表演让人尊重,那是演技和人生历练的精华奉献。

(简单科普一下“无差别杀人案”——指的是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没有仇怨,随机选择作案目标、在作案现场见谁杀谁的案件。)

2.不要挑战人性

李晓明被枪毙了,民众怒火继续烧向李晓明的父母和妹妹李晓文。李晓文在哥哥出事后在家辍学两年,想重新回到社会的时候,恩师嘱咐她:不要挑战人性。意思是让她隐姓埋名,不要告诉别人自己是谁。

人性是什么呢,是会迁怒,是会报复,是会在巨大的悲伤和创伤面前失去理性,是会自己崩盘之后让周围生态荒芜。不是说人性都是负能量,但人性负能量的毁灭性传染性和灾难前景都比正能量更排山倒海,所以才谈论我们与恶的距离。先天的精神疾患也是人性的一部分。我们平时常常说这个神经病,说那个精神不正常。在真正的精神疾患面前,人类其实只有无知和恐惧。

展开全文

比如剧中杀人犯李晓明想要的是,做一件大事。思悦的妹妹思聪(思觉失调症患者)想要的是,拍一部好电影证明自己。这些意愿听起来都挺励志,字面意思没有错。但是精神疾患的极端进取心中没有疆界,好的愿景,可以让他们冷静杀人和在妄想中杀人。也就是说,通往爱和进取的道路,包括犯罪和疯狂。

李晓文因为电视台跟拍她,曝光了自己的秘密和父母的藏身之处,她愤怒地呐喊,我哥是杀了很多人,但我跟我家人连活下去的权利都没有吗?!你们杀的人,没有比我哥少!

我收藏夹里,有看《报社》时候,记录的一些台词。

“信息是nothing,故事才重要。”

“我们亏钱,你(名记)变得畏手畏脚。”

“心无旁骛,没有忠诚可言,我们就是要纯新闻。”

这些台词,这些故事,算全球媒体业内天天发生吧。

4.人生近看是悲剧,远看是喜剧

这句话是思聪引用卓别林的话,思聪是剧中最暖的奶茶小姐姐思悦的弟弟,思觉失调症(精神分裂)患者,一个有才华起点很高的年轻导演,被病魔折磨到吃药就是一幅大傻子模样,不吃药就伤人伤己。

卓别林的话也可以反过来说,人生远看是喜剧,近看是悲剧。才华和比天高的心气,都可能成为悲剧源头。

乔平自己也险些败在家人之间的伤害上。她像很多败给心理疾患的心理医生一样,吸收了太多病患的负能量,自己的生活也濒临失守。乔安的丈夫林一俊是精神病医院的医生,林一俊算是这个社会的正常的大多数吧,有专业技能和职业冷静,并不攀登道德高地,会像权势低头,用油嘴滑舌人生抵抗生活的惨烈和无解。乔安和林一俊是神仙眷属,同行相投,相亲相爱,说好了做不要小孩,快乐丁克。表面上贪玩的林一俊的内心世界是,“我是不想要我的小孩生出来要面对这个‘众生皆有病’的社会”。这是精神科医生的最后的坚守,当然,最后还是没守住。

从要面对“众生皆有病的社会”这个角度说,生孩子的确是个致人于险境的事,这个人还是你亲爱的小孩。很难说这是悲剧还是喜剧。

后面的私货:

当我们人生配置比较低,活着的难度系数太高的时候,指天发问,为什么是我!就这么想吧,可能你比较勇敢。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