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怎做才能使农村留守儿童的作业问题得到解决
发布时间: 2023-07-19

本文目录

怎做才能使农村留守儿童的作业问题得到解决

说到留守儿童,我是深有感触,因为我就是一名乡村一线教师,对于农村留守儿童上学的情况也做过调查,对于一个班级来说,有百分之八十的小朋友是留守儿童,平时只有爷爷奶奶陪同!对于这些留守儿童而言,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就连平时回家做作业也没有人来辅导。

在农村有这样一个现象,可能有很多人觉得比较反感,就是小学老师晚上放学后有课外补习班,很多家长虽然把孩子送过去辅导,可是心里却在责备老师:平时上课不教东西,靠着补习班来赚钱!老师也觉得特别冤枉,明明考虑到孩子父母不在家没人辅导,却还要被人说闲话。

对于这样的现象,我的看法是:

从老师角度而言:现在学校考核制度苛刻,全部按成绩说话,考试考不好,老师就要被罚款。讲实话,农村孩子没有爸爸妈妈的陪伴,学习习惯很不好,光光从课堂上的学习远远还不够扎实。一方面老师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情况,各家长提供一个这样晚辅导的平台,另一方面确实老师工资少,为的是赚点家用,大家各求所需罢了。

从家长角度而言:作为学生家长,为了提高生活条件,不得不外出工作赚钱,又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所以不仅仅是为了帮助孩子解决没人辅导作业的问题,也是为了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取得心理上的一点安慰!

从学生角度而言:家长常年不在家,没人管教,学习习惯很不好,这样的话在自己老师家里补习,老师知道学生的性格特点,也知道哪一方面比较缺失,所以还是比较合适的!

如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作业问题!

从去年开始,教育部门已经颁发文件,让老师签订“不办补习班”的保证书,所以除了一些私人的补习班,其它所有的补习班都关掉了,随之而来的就是“弹性离校”,实行“弹性离校”制度,很好的解决了关于课后作业辅导的问题,但是目前看来效果也不是很好,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去完善!

我个人的建议就是课堂上能解决的问题,尽量就不要带回家了,毕竟现在的学生学习负担太重了,所以导致课堂学习没有什么效率,其实完全可以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不留作业,减轻孩子们的负担,还孩子们一个开心快乐的童年!

我是@苏北三农人 ,想了解更多有趣的农人农事请关注我吧!

如何能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和儿童问题

谢谢邀请!我是不曾轻狂,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如何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问题呢?

这个问题归根到底还是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较好,导致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大量的农村人口到沿海省份打工,导致这一现象的出现。因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就是要发展中西部的经济以及振兴东北的老工业基地。

国家在大力发展中西部经济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同时,采取“堵”和“疏”两个方面,双管齐下来解决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

先说说如何“堵”?要堵住农村人口大量向东南沿海外出务工,这就要咱们必须在当地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以及集体企业,解决没有突出劳动技能的农民工,让他们就近就可以找到收入较高的工作,从而不用外出务工就能养家糊此,可以陪伴孩子成长与扶养父母。

再谈谈如何“疏“?光采取“堵”的措施,不足以留住有突出劳动技能的农民,这一部分农民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有较高的收入,因而他们也具备将父母及子女接到自己身边一起生活的能力。

做好“堵”与“疏”这两个方面的工作后,估计还有极少数老年人与儿童需要安置,这就要求政府部门投入一定量的资金来解决,比如说将那些孤寡老人全部集中到福利院养老,没有父母或者父母不具备抚养能力的孩子也都集中到福利院生活。

一家之见,不当之处,敬请斧正!



农村留守儿童究竟有没有心理问题,从哪些方面看出来的呢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外出务工连续三个月以上,由父母托留在户籍所在地的父母单方或其他亲属监督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据2013-2017年的统计,留守儿童大约有3000多万,下降了27%。但,由于近年来发生一系列关于留守儿童的负面事件,使得留守儿童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带他们的成长带来了巨大压力。

事实上,并非所有的留守儿童都像某些媒体报道中的那样。坚强乐观、自信勤劳、活泼爱玩是大部分留守儿童的真实写照

留守儿童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经济的不发达以及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其数量的增长与经济增长成反比,经济越发达,则外出务工的农民越少,留守儿童数量就越少;反之,经济越不发达,外出务工的农民就越多留守儿童的数量也越多。2013年关于留守儿童的统计数据是6000多万,到了2017年,已经下降到3000多万,说明我国的经济正在持续发展,越来越好,留守儿童数量也在逐年下降。

从某种程度上说,留守儿童是我国城乡二元体系下的产物。一方面,他们的父母到城里打工,争取另一种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他们因为在城市里自身难保,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同时又不能随意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带不出与回不去的双重矛盾,导致留守儿童虽有父母,却又不得不接受长时间“骨肉分离”的现实。

在留守儿童当中,有两类人。

第一类与大多数孩子无异,甚至有时候在思想上还要高于一般的城市孩子,他们坚强乐观,行事坦荡,知道关爱家人和他人,虽然生活不富足,但他们苦中作乐,坚强与勇敢让他们永远保持微笑,但经常被我们忽视。其实在他们身上,是慢慢的正能量。

在现实社会中,绝大多数人了解的是第二类留守儿童,本质上他们也向往天真浪漫的童年,只是由于某些方面的原因,心理疏导不够,性格相对孤僻,不太愿意与人打交道,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

然而,这些心理问题并不是留守儿童特有的。

留守儿童有的心理问题,其他儿童也有

自制力差,自我中心,自卑,任性,脾气暴躁,孤独寂寞……这些都是这个时代中部分儿童具有的心理特点,这些儿童当中有留守儿童,也有非留守儿童。

1.自卑、缺乏安全感

儿童大多具有人类与生俱来的攀比心理,这种攀比,本质上是互相攀比彼此的父母,因为儿童骨子里将父母视为自己的自豪。一旦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就好像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和保护。最明显的表现,两三岁的宝宝不小心摔倒了,如果父母不在身边,他可能自己爬起来一声不吭,因为没有依靠,但如果父母就在眼前,不仅不自己爬起来,还要哭几声,引来父母的安慰,是一种撒娇,也是一种以父母为安全感来源的表现。不论是农村的还是城市的儿童,只要父母工作忙碌,很少陪伴,都很容易安全感缺失,产生自卑心理,有的甚至自暴自弃。

2.孤独寂寞

父母外出工作,孩子觉得孤独;父母回来只顾看手机,孩子仍旧觉得孤独。对于孩子而言,他们渴望与父母多互动,多交流,但各自的表达方式会有所不同,而有些父母认为,自己努力赚钱就是为了孩子,不需要再花时间陪伴了,甚至以各种物质试图补偿孩子,消除他们的孤独感。

3.逆反心理

因为缺乏沟通,或缺乏保护,儿童会觉得受到欺负,一点事都可能较真,与人交流时会充满警惕,有的甚至故意对着干,以引起注意,尤其对临时监护人,有着较强的逆反心理,其实本质上是渴望父母的关注。

4.性格柔弱

对于一些很小的时候,就不再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而言,由于父母关爱严重缺失,尤其是父爱缺失,性格上有些许优柔寡断。尽管有的儿童有爷爷奶奶或其他亲属带,但与父母的亲疏关系毕竟不一样,当遇到困难时,就会觉得自己无能为力,久而久之,变得不太愿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