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水果,庄稼是在秦朝以后传到中国的,请问秦朝以前的古代人怎么吃饭
发布时间: 2023-07-17

民以食为天。从古到今吃饭都是个大事情。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正如题目中所说的,古代的人饮食与我们现在相比确实有很大的不同。现在的地球就象个大村落,各种好吃的屡见不鲜,凡是世界上有的,我们可能没有尝过,但也可能听说过或者是看见过。可是在古代那就不一样,由于当时受限的因素比较多,许多食材都是慢慢地传进我国的。比如大蒜、黄瓜、芝麻、菠菜、胡萝卜、胡椒、香菜直到汉朝时才由张骞从西域带入中原。再如番茄到明朝时才由菲律宾引入中国,玉米、土豆、红薯、辣椒等也是明朝时从东南亚传入中国,还有莴笋是隋朝政府重金贿赂西域商人引入中原。还有好吃的水果:苹果、香蕉、葡萄、西瓜也是外来物种,都是汉朝以后才陆续引入中国的。

这样以来,有人可能要问了,秦朝以前的人都吃些什么呢?这个你不用担心,中华民族的历史浩浩荡荡,人民智慧勤劳,绝对不会让自己饿肚子的。现在我们就从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商朝说起:商朝的人可以吃到五谷:稻,黍,稷,麦,菽。早期的谷子,其实和现在的差不多,但当时的农耕技术落后,一般都是当年的谷子留下来做为来年的种子用。商朝的农业和畜牧、养殖业发展都比较快。商人从一开始就是以农业为主的部落,并且掌握了猪的阉割技术,开始了人工养淡水鱼。那时的人们还不太注重营养,只要食物好吃就行了。

说完商朝,现在我们现在再来说一说周朝。据《周礼》记载,在饭、菜的食用规格上都有严格的规定,不是你想吃什么就什么。周天子的膳食包括“食用六谷,膳用六牲,饮用六清,羞用百二十品,珍用八物,酱用百有二十瓮。”吃饭时还要有音乐,各种食物的加工不但精细,而且还要根据春夏秋冬四季不同气候的变化进行调节,春季时调制六谷食物;夏季时调制羹汤,羹是用肉或菜调和五味做成的带汁的食物;秋季时调制酱类食物,酱是用盐醋等调料腌制而成的肉酱;冬季则可以调制各种饮料。牛肉宜与梗米搭配;羊肉宜与黍米搭配;猪肉宜与高粱米搭配;狗肉宜与粟米搭配;雁肉宜与麦子搭配;鱼肉宜与蓏搭配,蓏即瓜类植物的果实。这是上层阶级的饮食,普通老百姓的日常饭食则以豆饭藿羹为主,“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周朝伴随着饮食,逐渐形成了饮食文化,所谓的“礼”就产生于饮食。在周朝贵族阶层设宴招待宾客的场合,尤其讲究餐具、菜肴的摆设规则,根据《礼记·曲礼》《礼记·少仪》记载:每当吃饭时,人们席地而坐,餐具直接放在席上。左边依次为带骨的熟肉、主食(饭),右边依次是大块的熟肉、酒和饮料;在最里边放酱酪调料,外边放烤肉;干肉铺类的菜肴,弯曲的在左,挺直的在右。若是烧鱼,以鱼尾向着宾客;若是干鱼,则以鱼头向着宾客;冬天鱼肚向着宾客的右方,夏天鱼脊向着宾客的右方。宴饮开始之前,要进行进食的礼仪,宾先主后说一些互相激励祝福的话。然后再行祭食的礼仪,以报答先祖,表示不忘本。然后,才可以开吃。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