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地球进入小冰河时期,那么我们普通人应该如何应对?科学家说在2030年地球将进入冰河期,普通老百姓如何生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如果地球进入小冰河时期,那么我们普通人应该如何应对

‘’小冰河期‘’,只是相对其他年份而言处于较冷的时期,并没有那么可怕;地球几乎每个世纪都会迎来一段时期的“小冰河期”。但需要明白,“小冰河期”并不是十万年甚至更久才可能遇到的地球“冰河期”。

地球的气温不是恒定不变的,都是在一定的时段内处于缓慢升高的状态,到达了某个峰值以后,气温又开始处于缓慢的下降状态,如此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即常说的“脉动”变化;如果适逢地球气温下降的时期,就等同于遇到了“小冰河期”,如果在气候波动的“峰值”或“低谷”年份,都会让人感觉异常的“炎热”或异常的“寒冷”,每个人一生中都会不止一次遇到这样的“天气变化”。

但在一些特殊的年份,地球上也可能迎来较为明显的“小冰河期”变化,在历史上已经多次出现。

地球的气温变化,大多是受到太阳活动的影响,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变化是11年,在太阳黑子周期性活动过程中,对地球的辐射变化是百分之0.1左右,地球的气温会呈现较小幅度的波动,总体来讲,对地球的气温产生的影响,几乎很小。

但是,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显示:未来太阳活动将发生异常,从而产生一种现象,即“太阳活动极小期”,据预测,到2030~2040年,太阳活动将比往常休眠百分之60,届时,太阳活动的两个能量波会在同一时间到达峰值,并同时出现在太阳的两个半球,两个能量峰值产生的交互作用将彼此抵消,接下来,将迎来的是太阳活动“活跃度‘’将趋向能量波动“低谷”时段,从而使太阳呈现“活动休眠”状态,地球接收的能量辐射将会比往常有一定程度的减少,从而影响地球气温的相对下降。

这也是推测出的人类历史上多次出现“小冰河期”的形成原因;但也并无确定的论断,也有许多说法,比如,地球“小冰河期”的出现是因为“北大西洋的冰山运动、宇宙外部引力对地球潮汐产生的影响”等原因造成。

‘’小冰河期‘’的出现,给地球带来的影响主要是气温降低,人类要加强防寒保暖措施,农业种植要适时调整适应耐寒品种,保证人类的衣食温饱不受影响,做到这一点,作为人类已经发展到当今的社会水平,应该不是什么难题!

假设进入了“小冰河期”,地球气温降低,天气会比往年寒冷,但也并没有到达人们难以承受的程度,当今世界范围内,靠近两极的国家和人族数量相当之多,他们所在的天气条件远远差于“小冰河期”的条件,不是仍然照样生活、照样发展、照样进步吗?他们能接受的气候条件,人人都应该可以接受!

不需要听信许多关于“小冰河期”的“危言耸听”论述,纯属涉嫌“哗众取宠、制造恐慌”;人们也没有必要忧心恍恍,该怎么工作还继续去工作,该怎么生活还继续怎么生活!

科学家说在2030年地球将进入冰河期,普通老百姓如何生存

听他们的,当心过错了年。记得2012玛雅人日历终结的故事吗?实践证明就是狗屁。一会说二氧化碳温室效应,一会又冰河时期,自相矛盾。

地球环绕太阳产生四季,那么地球2至10万年一次的冰河期是否与太阳系环绕银心有关

地球公转形成四季是及其错误的,四季是由地球摇摆运动形成的。如果地球摇摆运动不变,即使地球不公转,照样能形成四季。由于地球完成两个摇摆周期地球公转接近一周,地球公转掩盖了摇摆运动,因此,人类在短时期内没有发现地球摇摆运动,只发现了公转轨道远日点和近日点,地球公转轨道远日点和近日点,正是地球摇摆运动的一种表现。地球摇摆运动影响着全球气温的变化,摇摆幅度增大,全球气温升高,摇摆幅度减小,全球气温降低。摇摆幅度由地球重心与中心的距离决定的,地球重心与中心不同心,目前重心位于中心以南,地球绕中心轴自转,自转时重心产生了偏心力,偏心力牵引地轴发生倾斜,伴随地球自转,偏心力方向不停的改变,因此,地球出现了摇摆运动。两心距离决定着地球摇摆幅度的变化,两心距离增大,摇摆幅度变大,两心距离缩小,摇摆幅度变小。地轴位置确定伊始,两心距离最小,地球摇摆幅度最小,全球气温最低,处于冰河期,之后,两极冰川开始积累,但南极冰川积累量大于北极冰川积累量,地球重心逐渐南移,两心距离逐渐变大,地球温度逐渐升高,当地球摇摆幅度扩大到一定极限,也就是地球温度升高到一定值,两极冰川不再继续积累,而转入融化状态,随两极冰川融化,地球摇摆幅度变小,全球气温逐渐回落,直至两极冰川全部融化,地轴位置将重新确定,新的地轴位置确定后,地球又回到冰河期,如此循环。地球出现冰河期,与太阳运动毫无关系。每个循环周期,地轴位置都要发生改变,也就是出现地球极点大转移,地球极点大转移,会引起地球磁场变化和磁极转移。

今年是不是属于小冰河期的开始

太冷了!气候太不正常了!地球的气候变化越来越大了!这才10月,我们经历了“过山车”的气候模式,高温经历了,低温也经历了,这样的气候变化在2021年让我们感受到了地球的一种不寻常状态,是不是意味着未来地球的气候将会更加地复杂,所以一时间大家都不知所措了,如果这样下去,人类的生存都可能面临巨大的挑战。

的确,2021年的季节性变化已经明显出现问题,春夏秋冬已经完全没有界限一样,今年不少地区的桂花都没有开。所以,不少人都说今年的秋季都没有了,直接从夏季转入到冬季状态,直接是一冷到底的趋势了。那还有没有秋天呢?为何这么冷呢,是不是小冰河时期真的来了。

四季之中的秋季的确变短了

根据大数据显示,我国的秋季无论是在北方的城市,还是在南方的城市都在变短了,并且是从数据上可以看到的变短,所以,一旦这种气候模式彻底形成,那意味着新一轮的气候巨变的确是发生了。

根据公开的数据显示,我国南北地区的城市秋季时长已经相差百天了。西南地区相对较长,大概在70至80天,除去春秋相连不列入盘点的昆明外,贵阳、成都、重庆在秋季长度上遥遥领先,最长的贵阳达79天,可以说拥有“最长情的秋天”。

而我国秋天最短的时间是在乌鲁木齐,同时除了秋季的市场变短之外,大数据告诉了我们郑州深圳等地入秋“拖延”超10天,所以也是越来越晚了。那意味着地球的秋季,可能在“消失”了一样,这不是一个好消息了。

季节性的变化对我们生态系统的演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秋季出现了问题,我们树木,农作物等都将受到影响。所以,这都是相对的关系,并且在10月出现了罕见的寒冷,在往年也很少见,所以引发了大家对今年冬季气候的担忧,并且不少人说今年的冬季气候可能是非同寻常的。甚至说小冰河时期是不是从今年就开始了。我们就先来解读寒冷的问题。

10月为什么这么冷?

的确,大家看到一会说全球变暖,一会又冷得不行了,这不是前后矛盾吗?其实这并不矛盾,10月虽然出现了罕见的寒冷气候,与全球变暖形成了对立,但是两者之间的关系又是紧密相连的。在全球变暖之中,无论是冷还是热,对地球来说,都是大气的一种相应。而今年10月出现了出奇的寒冷,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气候的波动带来的。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之下,极端性的高温,干旱,寒冷等等都会相应地出现,所以出现的寒潮气候现象,也是极端天气事件频率增加、强度增强所带来的,这相当于是气候响应的一个快速转变。所以10月为什么这么冷,其实就是全球变暖引发的气候连锁效应。虽然气候的状态是相互对立的,但是他们的因素确实有相似的点。

那今年是不是属于小冰河期的开始?

上面竟然说了10月寒冷的原因,那必然也不是什么小冰河的开始了。小冰河的出现是没有任何一个依据说明的,之前说太阳黑子影响小冰河时期的出现,但是实际性的证据说明了,这两者没有关系,并且如果真的有关系,我们暂时也看不到小冰河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