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擒虎是不是大隋第十二条好汉,为什么?武松打虎,韩擒虎打虎,典韦逐虎过涧,雄阔海赤手搏两虎,李逵杀虎,哪个打虎更真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韩擒虎是不是大隋第十二条好汉,为什么

对于人们常说的隋唐十八条好汉,在《说唐》中只提到了14个,而现在流行的十八好汉也只是后期一个改编的版本,通常认为第十二条好汉是定彦平,而正史上的韩擒虎功勋卓著,以有胆识和谋略而著称,是隋朝杰出的开国将领。

韩擒虎容仪魁伟,颇有胆略,爱好读书。初仕北周时,任都督、合州刺史,封新义郡公,随军平定北齐,屡次挫拜陈国进攻。开皇元年(581年),任庐州总管,镇守江北要地庐江,作好灭陈准备。开皇八年(588年),作为先锋将军攻打陈国,率兵夜渡长江,袭占采石,攻克姑孰,进军新林,攻破朱雀门,占领建康城,俘虏陈后主陈叔宝。功勋卓著,进位上柱国、大将军,封寿光县公。后以行军总管屯兵金城,防御突厥,拜凉州总管。

而小说中的韩擒虎做为开隋九老之一,出手不多,十余回合不敌第五好汉的伍云召,所以我认为排在第十二位还是很难的。

武松打虎,韩擒虎打虎,典韦逐虎过涧,雄阔海赤手搏两虎,李逵杀虎,哪个打虎更真实

老虎是百兽之王,不过在古代老虎似乎不怎么受待见,反而经常有人用打虎来衬托人物的厉害,比如《水浒传》里有武松打虎,李逵杀虎,《说唐》里有韩擒虎打虎,雄阔海杀虎,《三国演义》里有典韦逐虎。打虎,似乎成了英雄扬名立万的好机会。

在这里,最有名的就是武松打虎,人们说起打虎英雄来,首先想到就是武松。不过要说哪个更真实,反而是不受人待见的李逵杀虎更接近现实。

先排除典韦逐虎,那个不过是三国里提了一嘴,典韦虽然猛,有股子彪劲,但也没必要去追老虎玩吧。要知道就算武松打虎也是不得已而为之。韩擒虎、雄阔海是隋唐里的人物,隋唐人物武力值都十分夸张,像李元霸那种别说老虎了,来个大象直接也能干翻。对于里面的英雄好汉,杀个老虎跟宰个羊差不多,别的不说,他们武器都是起码一百多斤到几百斤。一个人举起几百斤东西不稀奇,但是要随便挥舞几百斤武器那太厉害了,绝对是天生神力。一个老虎也不过几百斤,他们打个老虎还不跟玩一样。所以隋唐里面基本上数得上号的好汉都能轻易杀死老虎。不过隋唐整体武力值就是很夸张的,距离现实相差太远。

而《水浒传》里呢,对于杀虎都有十分详尽的描述,生动的就跟真事一样。看看武松,他不仅天生神力,而且武艺高强,他曾经单手甩起几百斤大石丈高又轻轻抱住,这份神力,虽然跟隋唐里好汉还差点,但已经有了对付老虎能力。后来借着酒劲,他空手打死了一只老虎。如果参考今天的人类来看,这基本也是不可能的,比如最强壮的男人泰森鼎盛时期养过老虎,结果还没成年的老虎有一天发威,一下子把泰森按地下,他是丝毫没有反抗能力。武松不仅可以反抗,还能杀死老虎,看得出来已经超出人类极限了。

除了武松打虎,水浒里还描写了李逵杀虎,李逵杀虎过程远没有武松精彩,但他是拿着武器,倒是比较接近现实的。毕竟人跟动物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能使用工具。

李逵接老娘上梁山,路上打水回来看老娘没了。四处一看发现俩小老虎正在啃他娘的腿呢,李逵大怒,直接上去拿朴刀搠死了。那小老虎估计跟个大猫差不多,就算今天一个普通人拿着刀也能轻易解决。李逵追小老虎惊动了山洞里母老虎,母老虎一看孩子死了勃然大怒,对着洞口就是一剪,结果屁股卡在洞口,暂时失去活动能力,李逵拿起腰刀对着母老虎肛门直接捅进去,由于用力过猛,刀都插进去了,母老虎痛得要死直接跑开了,肯定也活不久了。李逵杀母老虎这段,完全是趁虎之危,今天遇到一个身高体壮胆子大的人也能做到。

李逵提着朴刀出洞追赶,公老虎也回来了,看到李逵就扑过去,李逵这时候才算显示出了点本事,趁着老虎扑势,在它下颌气管来了一刀。可以说李逵连杀四虎,主要靠的是运气工具和技巧。如果今天有个跟李逵一样强壮的男人,胆子大肯训练,拿着几把刀可能也会对付得了老虎。

记得以前有个故事说一个村子闹虎灾,就找了专门灭虎的打虎村人求助,结果那个村派出了一老一少两人去杀虎。村民一看这哪能行呢,结果人俩十分自信,酒足饭饱以后就拿着斧头上山了。因老虎出来以后,老头根据老虎算好位置,找个地方站下来,双手将斧头举过头顶,双脚扎稳马步,纹丝不动。老虎扑过来,就跟李逵杀公老虎一个道理,老虎划过斧子自己把自己割死了。故事虽然是编纂的,但是却存在理论上的可行性。

李逵杀虎实际上就没费多大力气,跟武松那种脱力状态相比,根本就不算什么。由于借助了工具,而且李逵的时机也赶得凑巧,所以都不觉得李逵厉害。只要说起打虎英雄,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武松而非李逵,尽管他是杀了四只老虎,但含金量比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差远了。说归说,李逵那种打虎方式还是存在现实基础的,虽然不精彩,却比较接近真实情况。

都说韩擒虎是大隋第十二条好汉,他的武艺到底如何

韩擒虎,名字听起来就很霸气,但这并不是他的本名,而是后来改的。据记载,韩擒虎原来的名字叫“擒豹”,这个名字也不一般,也许是父亲望子成龙的缘故,希望儿子日后能成为骁勇善战的将军吧。韩擒虎身材魁梧,估计至少有一米八几,但他并非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从少年时期就胆略过人,喜欢研读兵法谋略方面的书籍。

十三岁的时候,韩擒虎独自上山游玩,背后突然冲出了一只猛虎,若是换作其他人,估计只会有两种反应,要么拔腿就跑,摆脱老虎的追击;要么直接就吓瘫了,被老虎给吃掉。然而,韩擒虎非但不害怕,反而开心的不行,学了好几年的武功,终于有机会一展拳脚了,决定拿这只老虎练练手。

说干就干,撸起袖子与老虎搏斗,本来打算直接将它干掉,可能觉得这只老虎很可爱,就没有下狠手,几个回合就把它生擒了,而且没有借助任何兵器,勇猛程度甩武松好几条街。随后,他就把老虎带回家中,想必这只虎的心里是崩溃的,在森林里横着走的它,今日却被人徒手擒住,如果此事传了出去,肯定会被其他动物笑掉大牙。

从此之后,韩擒豹就有了“擒虎”的绰号,他一不做二不休,果断把将名字改成韩擒虎。北周时期,韩擒虎屡建战功,深得周武帝的信任,官职逐渐提升,后来当上了刺史。杨坚开创隋朝之后,对韩擒虎非常器重,在举兵伐陈的行动中,韩擒虎被任命为先锋将领,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拿下了采石、姑苏等城池,灭陈后被进位上柱国,皇帝亲自设宴为他庆功。

隋文帝曾如此称赞韩擒虎:“申国威于万里,宣朝化于一隅,使东南之民俱出汤火,数百年寇旬日廓清,专是公之功也。”开皇十二年,五十五岁的韩擒虎病逝,文帝悲痛不已,其爵位由儿子继承。在民间传说中,阎罗王是阴间的老大,但并非一人担任,历史上有四位牛人做过阎罗王,韩擒虎则是其中之一。

看过后,请客官们点赞,举手之劳,温馨之至。

韩擒虎是如何以五百人攻破陈国擒获陈后主的

隋朝灭陈功臣韩擒豹,据说在他十三岁那年擒住了一头猛虎,所以他父亲为他改名叫韩擒虎。隋文帝统一北方之后,蠢蠢欲动,想借机会一统一天下,于是便采用了丞相高颖之计,制定了消耗北陈的大战略,以“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的虚张声势之法,麻痹陈国将士,消耗陈国军士的战斗意志。公元588年,隋文帝见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命皇子杨广(即后面的隋炀帝),丞相高颖(实际的指挥者),以及大将杨素、韩擒虎、贺若弼等人伐陈。因隋朝长期试用的“麻痹战术”凑效,贺若弼以及韩擒虎偷渡长江,而陈人并没有觉察,都喝多了在睡觉觉。于是韩擒虎亲率五百精锐兵夜渡长江,袭占采石,半日内就攻克了姑孰,紧接着进军新林。随后入朱雀门,占领建康城,俘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