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文化陶器图片(黑陶的历史文化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黑陶的历史文化是什么

‍‍

诸城黑陶,是一种陶器艺术品种,作为古老的传统制陶技艺,有色如墨,声如钟,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的美誉。产生于山东诸城境内的一种泥制陶器,其历史渊源,可上溯到四千多年前,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著名的龙山文化。关于黑陶的最早研究制造者,当属虞舜。据史料记载和考古专家们考证认为:龙山文化黑陶的发展与生于山东诸。城的古代帝王虞舜“陶河滨”有直接关系,虞舜,可称之为黑陶制作之开山鼻祖。虞舜,姚姓,名重华,今山东诸城舜王街道诸冯村人,生卒于原始社会末期。据《孟子·离娄篇》载:“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

”据墨子《尚贤下第十》曰“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滨,渔于雷泽,灰于常阳,尧得之服泽之阳,立为天子。”其中的“陶于河滨”说的就是舜制陶。舜之年代是龙山文化的鼎盛时期,舜对治理陶器尤其是黑陶制作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舜诚制陶,精美不窳”,所以黑陶称之为“舜陶”。《史记·五帝本纪》又载:“舜耕于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之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诸冯村位于诸城市北10华里,现属舜王街道。古代属东夷之地,村内曾有古迹舜庙,为历代祭祀先圣之所;村北有岭名历山,相传舜曾在此耕耘劳作,村东即潍河,为舜曾制陶的“河滨”。

‍‍

山东龙山文化的黑陶有哪些特点

龙山黑陶,是继仰韶文化彩陶之后的优秀品种,古老的传统制陶技艺。是距今4千多年前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它以黑色陶器为其特征,所以称之为“黑陶文化”。因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龙山街道的城子崖,所以又称“龙山文化”。

黑陶工艺主要利用陶轮轮制的方法。它不以装饰取胜,而是以造型见长。黑陶在烧制时采用了封窑烟熏的渗炭方法,器表呈现出深黑色光泽。它表面磨光,朴素无华,纹饰仅有少数弦纹、划纹或镂孔。黑、薄、光、纽为黑陶的四大特点。其中有一种薄胎黑陶,漆黑乌亮,薄如蛋壳,称蛋壳陶,代表看这一类型陶器的杰出成就。

黑陶的造型千姿百态,以复杂造型为主,简单者较少,但都端庄优美,质感细腻润泽,光泽沉着典雅,具有一种如珍珠般的柔雅沉静之美,欣赏价值极高。常见器型有碗、盆、罐、瓮、豆、单耳杯和鼎等。

新一代龙山黑陶在烧制工艺上,是根据当地泥质特点和古代制作方法研究产生的。具有实用、巧妙、节约的优点。在成型制作上,主要有可塑法和注浆法两大工艺流程。

可塑法有选料、球磨、压滤、真空炼泥、陈腐、拉坯、干燥、修坯、压光、刻制、磨光、干燥、烧制等17道工序,它主要用于瓶、器等型状变化大和比较不规则的制品生产。先将精制的可塑泥块放到成型机上拉坯成型,当干燥到一定程度时,再将坯体放到成型机上修坯、压光,坯体含水为8—12%时,进行刻制,随后磨光,待含水率再降至一定程度,即可装窑烧制。

注浆法有选料、配料、选型、翻模、注浆、干燥、脱模、修坯、压光、烧制等14道工序,它主要用于圆雕、浮雕类异形制品的生产,比可塑法工艺流程短,是一种较先进的制作方法。

在烧制上,则重点采用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结合的循序升级渗炭法,使产品达到通体透黑,产品黑度越高,表面越亮,充分展现黑陶的特色。

由于选料考究,做工精细,不仅器物均有镂孔和纹饰,而且姿态万千、品种多样,纹饰与造型、色泽与形象和谐自然,具有高雅、简炼、明快等特点,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解释龙山文化黑陶和彩陶

龙山文化:山东龙山文化出土的陶器是继仰韶彩陶之后的优秀品种,是距今四千多年前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1928年4月,考古学家吴金鼎在山东省的东部考古时发现了城子崖遗址,1930年11月由原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所考古学家李济、董作宾、梁思永等人组成了考古队,对城子崖进行了首次发掘。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其中多以黑陶为主,特别是一种蛋壳陶杯最具代表性,它“薄如纸、硬如瓷、声如磬、亮如漆”。因它的出现地处章丘县龙山镇,所以被命名为“龙山文化”,也称之为“黑陶文化”。由于黑陶制作工艺复杂、烧结难度难以掌握,所以遗憾地失传了3000多年。

       黑陶:黑陶是陶胎较薄,胎骨紧密,漆黑光亮的黑色陶器。它在龙山文化陶器中制作最为精美。黑陶工艺主要利用陶轮轮制的方法。它不以装饰取胜,而是以造型见长。黑陶的造型品种除了尖底瓶、罐、盆等外,还出现了鬲(Li)、豆、杯、鼎等品种,造型千姿百态。 

 黑陶在烧制时采用了封窑烟熏的渗炭方法,器表呈现出深黑色光泽。它表面磨光,朴素无华,纹饰仅有少数弦纹、划纹或镂孔。黑、薄、光、纽为黑陶的四大特点。其中有一种薄胎黑陶,漆黑乌亮,薄如蛋壳,称蛋壳陶,代表着这一类型陶器的杰出成就。

          彩陶:彩陶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出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的陶器。   彩陶发源于距今约10000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在新石器时代伴随着相对定居的农耕文化一起发明了烧陶技术。关中地区大约在公元前6000年的老官台文化时期就有了较发达的陶器,有个别钵形器口沿装饰一条宽彩带,这是彩陶的萌芽。在公元前5000年的西安半坡村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很多精美的彩陶,表明在半坡时期,人们已经能熟练地控制窑温,并且彩绘艺术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彩陶的器型基本上都是日常生活用品,常见的有盆、瓶、罐、瓮、釜、鼎等,在器型上很难看出来有其它特殊的用途。在仰韶文化遗址中,曾发现用两瓮对合理葬小孩的例子,瓮上凿一小孔,表达了原始人对再生的向往。

中原地区早期龙山文化的陶器又什么特色

中原地区早期龙山文化的陶器以灰色为主,多为手制,口沿部分一般都经过慢轮修整,部分器物如罐类还采用器身、器底分别制成后再接合的“接底法”成型新工艺。灰陶的烧成温度约为840度。早期龙山文化陶器的杯、敞口盆、折沿盆、敛口罐、尖底瓶等器形还保留、继承了仰韶文化的某些因素,而双耳盆、三耳盆、深腹盆、筒形罐则独具特色。龙山文化陶器的纹饰以篮纹为主,有些陶器又在篮纹上面饰以数道甚至通身饰以若干道附加堆纹,主要用来加固器身。

山东龙山文化的黑陶,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黑陶是指在烧制过程中通过碳化工艺制成的黑色陶器。它最早发现于龙山文化,是龙山文化最重要的特征之一。龙山文化的时间为公元前2310年至公元前1810年,分为河南省龙山文化、陕西省龙山文化和山东省龙山文化,统称为龙山时代。龙山时代的陶器有灰色、红色和黑色,其中最著名的是黑陶。黑陶是一种黑陶,胚胎薄,胎骨密,色泽黑亮。它是龙山文化中制作最精美的陶器。

产品特点黑陶的制作一般采用快轮,其造型匀称、整齐、做工精细、温度高、质地硬。由于其应用范围多为礼器,很少用于日用器皿,所以产量较少,但也因此显得珍贵。龙山黑陶作为汉族先民原始礼仪和精美艺术作品的载体,始终具有黑珍珠般神秘而诱人的魅力。

历史、民俗在中国东南地区,长江下游的浙江余姚有河姆渡文化,距今约7000年,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出土的黑陶,热量较低,器壁较厚,均为手工制作。造型简单,厚薄不均,显示出当时的原始陶器。主要器物有炉、罐、壶、盆、盘等。装饰手法有雕刻、捏塑、堆塑等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