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游戏:不出海,就出
发布时间: 2023-07-11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日晞研究所,作者|ICE,编辑|南汐、Lydia、大富

文 | 日晞研究所,作者|ICE,编辑|南汐、Lydia、大富

曾几何时,游戏出海还是蓝海市场,随着越来越多游戏公司的加注,现在是收入下滑,头部固化,蓝海已变困难的海岛历险记。

“再不出海可能要活不下去了。”

出海,在2007年-2022年无疑是中国游戏厂商的重点攻略方向。

这场国产游戏远航的旅途,带来政策倾斜、进行海外文化输出的同时,也带来了日渐剧烈的市场竞争。

中国游戏从业人员称,出海是中国游戏的必然,但内卷也是真的卷。

“不出海,就出局”

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GPC)与中国游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中国游戏出海情况报告》显示,2022 年上半年,中国国内游戏市场收入 1477.89 亿元人民币,较 2021 年同期减少 1.8%。同时,国内游戏用户数量真正达到天花板,达 6.66 亿人,较 2021 年同期减少0.13%。

展开全文

(图源: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中国游戏产业研究院&伽马数据《 2022 年 1-6 月中国游戏产业报告》)

国内游戏总营收首次现下滑,用户也达到了历史最高,出于未成年人保护和游戏时间控制等限制,去年国内游戏用户也开始首次下滑。

有人戏说,中国游戏和中国房产同步进入存量市场。

竞争和内卷进一步加剧的同时,大厂也难逃市场的寒气。

数据来源:《2022年1-6月中国游戏产业报告》

腾讯财报显示,2022 年第三季度,腾讯本土市场游戏收入下降 7%,至 312 亿元人民币。

中国游戏行业进入行业过渡性阶段,挑战此起彼伏,版号的严格卡放,未成年人充值受限,各种游戏政策带来的相关保护措施,种种影响从腾讯近一年来的财报可见一斑。

腾讯在国内的游戏收入已经连续同比下降了三个季度。

知名游戏媒体手游那点事统计过2022年66家知名上市游戏公司上半年的游戏收入,其中六成上市公司同比收入下滑,22 家在亏钱。

当国内市场变小或面临严格监管时,国内市场环境不适合游戏行业发展,就会自然而然地推动游戏出海现象的产生。

我国从2018年开始国内游戏版号寒冬,随后变相推动游戏出海。

与此同时,米哈游用《原神》上演了一场出海营收“神话”,让更多公司看到出海的前景。

SensorTower 数据显示,2021-2022年,仅仅两年时间,《原神》已经实现了 37 亿美元收入 (仅计算 App Store+Google Play),在全球范围内仅次于《王者荣耀》和《和平精英》。

不仅如此,《原神》还以超高的讨论度成为 Twitter 平台上 2021 年最受欢迎的游戏。

2022年,中国游戏出海背景出现了一些变化。很多人也看到《原神》积极响应着这种变化后的营收激增。

变化既包括出海相关扶持政策的出台,也包括国内外游戏市场环境的改变。

《2022年中国游戏出海情况报告》显示,2022年政府部门在文化、经济上对游戏出海加大了扶持力度,相继出台有关政策。

《“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关于推进对外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的出台也对游戏出海具有积极的意义,政策文件的支持提振了游戏产业全球化发展的信心。

中国游戏出海,拉动力方面,主要因素有市场相对比较大、监管比较松、游戏产业发展落后、文化认同兼容度高等等;推送力,毋庸置疑,网游行业相关扶持政策积极鼓励中国游戏推出海外,进行文化输出。

中国游戏出海具有成本相对低价、海外受教育人口优势以及互联网普及率高等优势,因此2022年国产游戏的出海营收有所增长。

《2022 年 1-6 月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22 年上半年,中国游戏在海外市场营收近 90 亿美元(约 644 亿人民币),增速虽然有所放缓,但较 2021 年同期增长 6%。

是曾经的蓝海,也是如今的竞争场。

虽然只是过去短短一年,但2023年中国游戏出海情况恐难维持2022年的盛况。

2022年在全球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下,游戏出海所面临的海外市场环境也出现了变化,海外部分国家加强对于进口游戏监管、地缘政治和国际冲突加剧出海风险、全球性的通货膨胀、汇率波动等问题给我国游戏企业出海带来了新的挑战。

《2022 年 1-6 月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摘要指出,2022年,全球游戏市场的规模出现下降。全球游戏市场规模约为人民币11107.6亿元,同比下降6.96%。全球移动游戏市场规模约为人民币5945.19亿元,同比下降10.26%。

不仅仅是国内游戏市场面临着规模首次下滑的情况,全球游戏市场规模陆续达到增量天花板,纷纷进入存量市场。

在全球游戏市场规模下降的大环境下,2022年中国自主研发游戏在海外市场的实际销售收入为173.46亿美元,同比下降3.70%,出现了2018年来首次出现下降。

在2022年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变化过程中,中国出海游戏企业在游戏出海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

GPC调研显示,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本地化难度高、国际环境变化、海外法律政策变化、海外渠道问题、海外竞争加剧、海外税务、疫情影响等多个方面。

既有长期存在的行业共性问题,也有近期市场变化引发的新热点,未来有待产业各方共同磋商解决。

腾网狂奔,小厂商难追

国产游戏出海,从蓝海卷成红海之前,游戏厂商的出海成绩还是有目共睹的。

AppMagic数据统计了2022年度全球收入最高的手游发行商Top30。其中,中国游戏厂商有7家入榜,腾讯、网易和米哈游更是一举包揽了榜单的前三位,三家公司创造了103.47亿美元的年收入数据。

面临着2023年新旧问题交织的市场局面,游戏业界大厂商和小厂商都开始思考同一个问题:游戏出海到底能否还有新兴增长点?

苹果、谷歌相继更改用户隐私政策,“游戏买量”大受影响。

在过去,这是游戏厂商过往赖以生存的获客方法,即花钱购买精准的流量,投放广告获取用户,用户来到游戏中付费,让ROI为正即可盈利,现在这已经行不通了,让不少出海厂商感到迷茫无措。

除了思考流量增量从何获取,小团队做游戏出海还要思考一个现实问题:自己有没有机会?

且不说高原画质量的《原神》难追,随手拎出的一个大厂步伐也是望尘莫及。

根据腾讯2022年Q3财报,其本土市场游戏收入下降7%至312亿元,而海外市场游戏收入增长3%至117亿元,或以固定汇率计算增长1%。其海外游戏收入已经约占其游戏总收入的27%,较Q1、Q2占比略有所上升。

2022年,腾讯游戏在海外市场出手阔绰,一边放大长处,一边补齐短板。

游戏内容一直以来都是腾讯游戏的护城河,在2022年充实内容的基础上,腾讯继续通过投资并购,稳固游戏内容的护城墙。

中信证券研究报告显示,自2012年以来,腾讯至少耗费978.67亿元,投资了33家海外游戏公司,投资速度在2022年明显加快。

根据媒体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腾讯发起的12起游戏领域投资并购,其中有10笔主要针对海外厂商,包括入股《雷霆一击》开发商Triternion、联手索尼收购《艾尔登法环》开发商FromSoftwar工作室30%股份等。

《艾尔登法环》

除了内容并购,大刀阔斧地在海外买买买,腾讯还在海外开设了本地化团队,组建本土研发工作室。

如腾讯在美国加州设立新工作室LightSpeed LA,专攻开发3A级游戏,在加利福尼亚州设立工作室Uncapped Games,专注于开发PC平台的即时战略类游戏等。

除了在海外有所布局,国内腾讯游戏也开始调头转向国际化路线。

据前网易游戏海外运营总监、欧美安卓商店Aptoide商务负责人吴绪兰表示,“天美工作室、光子工作室,有一部分人已经搬去新加坡了”。

现在,在Sensor Tower2022年11月的手游收入排行榜中,前五名游戏里除《原神》外,至少3个都掌握在腾讯手里,分别为《王者荣耀》《PUBG Mobile》《胜利女神:妮姬》。

网易的游戏出海,动作和腾讯相似,但也有不同。

二者相似的布局在于,内容方面,网易也是通过投资“买买买”的方式,外设自建工作室,招揽本地技术人才进行本土化游戏研发。

游戏内容同样作为护城墙一般,拥有着不可撼动的重要性。

网易1月9日发布公告称,已经收购参与过《我的世界》等游戏开发的加拿大游戏工作室SkyBox Labs。

根据游戏陀螺不完全统计,网易在2022年至少投资了10家海外游戏(相关)团队,这是首个达到两位数的投资年份,其中,有3A游戏基因的团队占比较多。

自建工作室方面,网易已经成立了6家海外游戏工作室,其中4家是在2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