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须有的主人公(岳飞一心报国,为何最后会被赵构以“莫须有”罪名诛杀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岳飞一心报国,为何最后会被赵构以“莫须有”罪名诛杀

其实仔细看史书这个问题就很好解释,岳飞抽身晚了。他抽身太晚并不是因为栈恋权位,而是因为这人太有良心。他其实知道自己已经很危险,但良心还是迫使他做一些必须去做的事情。比如保下刘琦,再比如安抚韩世忠旧部。

南宋初期有三大帅的说法,就是张俊、韩世忠和岳飞。淮西之战后,为了收拢兵权,也为了议和阻力小一些,所以将这三人都升入枢密院,变相解除了兵权。这三人其实可以看做是主战派的旗帜,三人不倒,主战派就总会怀有一丝侥幸。升入枢密院后张俊很快向主和派靠拢,基本解除了人身方面的危险。所以韩世忠成了第一个被攻击的目标,同时刘琦也因为淮西之战被攻击。

如果岳飞是个腹黑或者自私的人,他在这时抽身而退,其实大概率会保全身家。但良心迫使他先给刘琦求情,又在传言韩世忠旧部不稳时和张俊一起去安抚,当清点名册时发现韩世忠只有三万多兵却在楚州挡了金军十年时,还感叹韩世忠是奇特之士。之后张俊想分化韩世忠旧部,且撺掇岳飞出头,岳飞如果出头做这件事,也就自绝于主战派,还是能保全身家,但良心迫使他再次拒绝了张俊,不肯陷害韩世忠。也许如果岳飞出头,那么今天的历史中韩世忠就是岳飞,而岳飞会变成张俊,张俊则成为韩世忠。换言之,对付岳飞的手法,最初是收拾韩世忠的。这时的岳飞应该已经知道有人准备下手,连巡抚工作都不敢再做,立刻回到京师,马上请求不再复出掌兵,所有的僚属都归朝堂所有。

张俊杨沂中屡言淮西之战刘锜不力,谓其怯懦,至是罢其淮北宣抚判官,岳飞乞且留锜掌兵。——《三朝北盟会编》飞点簿方知世忠止有三万馀人,乃在楚州十年馀金人不敢犯,犹有馀力以侵山东,可谓奇特之士也。——《三朝北盟会编》初岳飞与张俊同至楚州抚谕韩世忠军,飞与俊议事不合,归至行在,飞请独留不复出掌兵,其寮属皆乞宫祠而去。——《三朝北盟会编》

但时间已经太晚了,为了让主战派畏惧闭嘴,三大帅必须得拿出一个来做吓唬猴子的鸡。岳飞保住了刘琦兵权,保住了韩世忠性命,已经不可能有人再来保他。即使他交出兵权,交出一切权利,远离朝堂,回到庐山旧居养病都不行。

所以老朽觉得岳飞之死是南宋朝堂最肮脏的一次政治谋杀,那些人根本不在乎死的是谁,只要他的分量足够让主战派闭嘴就好。岳飞死于绍兴十一年腊月二十九,绍兴十二年二月南宋即遣使向金国递交誓表称臣求和,朝堂之上,再无异议。这份和议造成最恶劣的影响不是外交称臣受封的耻辱,不是失去山西、汉中最后的马场,而是将北方百姓彻底抛弃,即使他们南逃到宋境也会被遣返。彻底断掉了宋朝的民间基础,之后历次北伐,北方百姓再没有喜迎王师的热烈,只剩下默默的冷眼。甚至后来金国或蒙古南征时很多士兵和将领都是北方汉人,这个民族之后百年在自相残杀。而被杀害的岳飞,千年之下,已成不朽。

岳飞被莫须有,是真的情商不高吗

如果说岳飞情商低的话,我觉得我们普通人简直没有情商,我们来看看他情商到底高在哪儿。

岳飞打仗并不在乎阵法,可是必须要给宗泽面子。

当年岳飞得到了宗泽的赏识,逐渐开始成为军中主将。不过宗泽觉得自己的阵法了得,所以主动要求教岳飞阵法。岳飞并不是不懂阵法,只是他觉得在战场上灵活运用,比排兵布阵要强得多。

所以岳飞告诉宗泽,阵法自古以来都是常用的,不过运用的妙处,是在于灵活,而不是固守一种形式。宗泽点点头,他知道岳飞并不赞成军队用死板的阵法作战,不过岳飞赞同阵法的渊源,也算是给足了老领导面子。

岳飞可不是赳赳武夫,他是用脑子打仗的人。

岳飞之所以得到宋高宗重用,其实是因为他在南方平定叛乱非常多。他的部下张勇总是叛逃,当时的南宋朝廷也不完善,所以这是常态。张用跑到了江西做了山贼,岳飞负责剿灭他。

不过岳飞可不是没脑子的人,他主动写了封信给张用,信里告诉张用,自己跟他是同乡,历年来剿匪无数,这是在套近乎的同时,给他一个下马威。

在信的最后,岳飞告诉张用,如果真的要打,那现在就决战,如果不想打的话,那就回来吧。张用深受感动,甚至认为岳飞就像他的父亲一样宽厚而富有智慧。这样的人怎么会没有情商呢?

岳飞对部下十分宽容,对自己儿子却比较严苛。

岳飞手底下有不少部将都是投降来的,比如说黄佐这个人,他投降岳飞以后,岳飞立刻表奏黄佐为武义大夫。而且一个人跑到黄佐家里,许诺黄佐如果将来立了功,就可以表奏他封侯。其实岳飞是希望黄佐回洞庭湖做内应,但是不好直接说出来,只好做了这么多铺垫。这还没有情商吗?

杨再兴是杀了岳飞弟弟岳翻的人,可是他投降岳飞以后,岳飞丝毫不计较前仇,并且告诉杨再兴,保家卫国是第一位的。为此杨再兴大为感动,最终战死在了小商河。不过他对儿子岳云却十分严格,不管岳云立下多少战功,他都将这些战功分给其他人,而岳云总是得不到提升,这种避嫌的办法,可能就叫做情商高吧?

宋高宗要削兵权的时候,岳飞偷偷提醒韩世忠。

当年宋高宗赵构要削兵权,第一个要削的就是韩家军。岳飞知道消息以后,立刻提前偷偷告诉韩世忠,让他去宫里求饶。韩世忠果然按照岳飞说的去做,跟宋高宗讲述了当年自己舍身忘死的事情,结果宋高宗深受感动,打消了削兵权的念头。

后来岳飞被秦桧给抓了的时候,韩世忠敢于直接跟秦桧叫板:莫须有三个字怎么让天下人信服?其实这就是为了报答当年岳飞对他的恩情。如此有脑子的岳飞,怎么会没有情商呢?

岳飞给足了赵构面子,其实真的很会做人。

  1. 当年岳飞拿下了荆襄之地以后,立刻辞掉了制置使的官职,告诉宋高宗,快让其他大臣前来镇守此地,这里急需发展。其实这就是给足了宋高宗的面子,他也不想做一个封疆权臣。
  2. 岳飞没事儿喜欢喝点小酒,后来宋高宗知道以后,就让岳飞少喝一点,没想到岳飞从此以后,滴酒不沾,如此尊重皇帝,实在是难得。
  3. 攻打曹成的时候,岳飞告诉手底下的人,不要随便杀人,这些人以后都是皇上的子民,必须要让皇上在这些人心目中是一位仁慈之主。
  4. 刘豫的人马打来的时候,刘光世和张俊都要后撤,这个时候宋高宗急诏众将前来,岳飞眼睛有病,不过听到了宣召以后,立刻奋不顾身地到达先前。不过这个时候刘豫的人马已经走了,宋高宗十分满意,认为岳飞确实很忠心。

立太子的事情,岳飞是偷偷上奏的。

很多人说,宋高宗最头疼的就是自己没有儿子,也没有了生育能力。岳飞这个时候让宋高宗立太子,其实是在羞辱宋高宗。这是不对的,因为岳飞当时是从国家未来的角度出发,并没有任何私心。

而且他是偷偷给宋高宗上奏,并没有触犯到宋高宗的隐私。而且宋高宗也确实能够明白岳飞的心思,所以听从他的建议,为了国家根本立了太子。这件事总归是要提,有了太子,南宋才有未来,而宋高宗的皇位坐得才能更稳。

迎回二圣是宋高宗自己的立国口号,岳飞特别忌讳这一点。

有人说岳飞天天要迎回二圣,也就是宋高宗被金人的老爸和哥哥徽钦二宗。不过如果你现在都觉得这件事会触怒龙颜的话,岳飞当年会不知道?人家可是统领十多万大军的帅才,这点脑子没有的话能治理好兵卒吗?

其实迎回二圣是宋高宗继位时候的口号,而且他自己也喊了好几年,作为皇帝继位的口号,岳飞自然也要喊两声,所以在一首诗里留下了踪迹:行复三关迎二圣,金酋席卷尽擒归。其实这只是迎合宋高宗的论调而已。

其实宋高宗最怕的不是二圣归朝,而是怕二圣被金人利用,留在北方做了傀儡皇帝,这么一来打来打去都是赵家人在互相残杀,那些将领该听谁的呢?岳飞早就敏锐地察觉到了迎二圣的不妥,所以早就放弃了这个口号,只是一句诗,被大家误会到了现在。

总结:岳飞情商是真高,他被杀纯粹是小人秦桧做怪。

  • 秦桧应该就是金人的奸细,他不可能看着岳飞逐渐做大做强,一直强大到杀败自己的母国金国,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