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开个脑洞:若人没长耳朵,怎么戴口罩或会发明什么保护设施?“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这句话应该如何理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请开个脑洞:若人没长耳朵,怎么戴口罩或会发明什么保护设施

至前我就在许多同事面前提到这个问题:假若人没长耳朵,怎么戴口罩?我觉得这个问题很简单,这绝不能把人做手术再安个耳朵,只用把口罩的绳子做长一些套在头上,或在现有口罩绳上再拴根绳子套在头上即可,人总不能没有头吧!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这句话应该如何理解

宓(fú)子贱(前521或502-前445),姓宓名不齐,字子贱,比孔子小49岁(《史记》说少孔子三十岁),孔子的学生,七十二贤人之一。

《论语》里只记载了子贱一件事。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论语·公冶长》5·3)

孔子在《论语·公冶长》第一章、第二章评论了公冶长、南宫适两个弟子并收作女婿后,对子贱也作了评价。

若人,这个,此人。斯焉取斯:斯,此。第一个“斯”指子贱,第二个“斯”字指子贱的品德。

孔子评论子贱说:“这个人真是个君子呀!如果鲁国没有君子的话,他是从哪里学到这种品德的呢?”

孔子为什么说子贱是个君子呢?《论语》里对子贱记载得少,我们只能从其他记载里去了解他。

经查,子贱曾任单父宰。单父,今山东省菏泽市单县。子贱曾经那里当过县长。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说:

子贱为单父宰,反命于孔子,曰:“此国有贤不齐者五人,教不齐所以治者。”孔子曰:“惜哉不齐所治者小,所治者大则庶几矣。”

子贱做单父的县长时,曾向孔子报告:“这里有五个才能比我强的人,指导我如何治理单父。”孔子听后叹到:“可惜不齐治理的地方太小了,如果让他治理更大的地方,也许可以吧!”

这段记载,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子贱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才能,同时也清醒地识人,并把这些有才能的人招来,帮助他治理单父。这一点,尤其伟大。二是孔子肯定了子贱的才能,认为子贱应当去更大的地方当行政官。

这是孔子对子贱的第一个认识。《孔子家语·子路初见》里还有一段记载。为充分理解其义,我们抄录原文如下:

孔子兄子有孔蔑者,与宓子贱偕仕。孔子往过孔篾而问之曰:“自汝之仕,何得何亡?”对曰:“未有所得,而所亡者三:王事若龙,学焉得习?是学不得明也;俸禄少,饘粥不及亲戚,是以骨肉益疏也;公事多急,不得吊死问疾,是朋友之道阙也。其所亡者三,即谓此也。”孔子不悦,过子贱,问如孔蔑。对曰:“自来仕者,无所亡,其有所得者三:始诵之,今得而行之,是学益明也;俸禄所供,被及亲戚,是骨肉益亲也;虽有公事,而兼以吊死问疾,是朋友笃也。”孔子喟然谓子贱曰:“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则子贱焉取此?”

孔蔑、子贱两相对比,高下立见。

这是对《论语·公冶长》5·3也即本章的最好的注解。

另外,《吕氏春秋》也有子贱如何充分发挥其才能,当好单父县长的记载。为充分理解其义,我们仍然抄录原文:

宓子贱治亶父(即单父),恐鲁君之听谗人,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将辞而行,请近吏二人于鲁君,与之俱至于亶父。邑吏皆朝,宓子贱令吏二人书。吏方将书,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吏书之不善,则宓子贱为之怒。吏甚患之,辞而请归。宓子贱曰:“子之书甚不善,子勉归矣。”二吏归报于君,曰:“宓子不可为书。”君曰:“何故?”吏对曰:“宓子使臣书,而时掣摇臣之肘,书恶而有甚怒,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辞而去也。”鲁君太息而叹曰:“宓子以此谏寡人之不肖也。寡人之乱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微二人,寡人几过。”遂发所爱,而令之亶父,告宓子曰:“自今以来,亶父非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有便于亶父者,子决为之矣。五岁而言其要。”宓子敬诺,乃得行其术于亶父。三年,巫马旗短褐衣弊裘,而往观化于亶父,见夜渔者,得而舍之。巫马旗问焉,曰:“渔为得也。今子得而舍之,何也?”对曰:“宓子不欲人之取小鱼也。所舍者小鱼也。”巫马旗归,告孔子曰:“宓子之德至矣。使民暗行,若有严刑在旁。敢问宓子何以至于此?”孔子曰:“丘尝与之言曰:‘诚乎此者刑乎彼。’宓子必行此术于亶父也。”夫宓子之得行此术也,鲁君后得之也。鲁君后得之者,宓子先有其备也。先有其备,岂遽必哉?此鲁君之贤也。三月婴儿,轩冕于前,弗知欲也,斧钺在后,费知恶也,慈母之爱谕焉,诚也。故诚有诚乃合于情,精有精乃通于天。通于天,水木石之性,皆可动也,又况于有血气者乎?故凡说与治之务莫若诚。听言哀者,不若见其哭也;听言怒者,不若见其斗也。说与治不诚,其动人心不神。”

由上述几条记载来看,子贱确实境界高、水平高:

一是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清醒的认识来源于自己的高水平和高境界。当人们评价一个人的时候,是因为你比他站得高、看得远,这样才能作出正确的评价。当一个连圣人、伟人的书都没看,更不用说有他们的经历,而去全盘否定圣人、伟人的时候,不是无知,就是别有用心。

二是要正确认识我们面临的问题。持有“三亡”之识的人,必然水平低、境界低,是悲观主义者,这样的人大概没有什么出息。持有“三得”之识的人,能够充分认识、分析面临的问题,首先从思想上把不利转化为有利。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指导实践,有什么样的认识水平就有什么样的事业。

三是领导者任用部下,应该充分信任,放手让他们去做,不要过多干涉。这里,可以采取道家的“无为”思想了。该放手即放手吧。

本章还隐含着孔子的另一个意思:谁说“天丧斯文”?文仍在兹!孔子的自信、乐观可见!此之所谓圣人也!

子贱者,君子也。

若人心术不正,怎么办

″心术不正”看是说谁的。意识到自己″心术不正“,就立马改正,否侧交不到真心朋友,遇到困难无人帮你。假如感到别人″心术不正“立马断交,永不来往。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