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耻近乎勇出自哪里(“知耻而后勇”出自哪里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知耻而后勇”出自哪里

  • 知耻而后勇”源于“知耻近乎勇”,语出《礼记·中庸》。

  • “知耻而后勇”源于“知耻近乎勇”,语出《中庸》。儒家把“知耻近乎勇”,“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一起,构成对知、仁、勇“三达德”的一种阐发。

知耻近乎勇的出处是什么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翻译:好学的人,离智者也就不远了;无论何事都竭尽所能去做的人,离仁者也就不远了;时时刻刻把“荣辱”二字记在心上的人,离勇者也就不远了。

出处:出自战国末期至西汉子思创作的《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翻译:孔子说:“好学的人,离智者也就不远了;无论何事都竭尽所能去做的人,离仁者也就不远了;时时刻刻把“荣辱”二字记在心上的人,离勇者也就不远了。明白了这三个方面,就知道修身的方法;知道修身的方法,也就知道了治人的方法;知道了治人的方法,也就知道了治理天下国家的方法了。”

扩展资料:

《礼记·中庸》赏析:

《礼记》在中国思想史上一直是“创造性心灵的灵感源泉”,它也是《四书》中最能淋漓尽致地展现中国人人生智慧和哲学洞见的著作。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待人、交友、为政、处事,要得心应手,恰到好处,都需要为人处世的智慧,在竞争激烈,人际关系复杂的今日,研读和借鉴《礼记》中的智慧,显得弥足珍贵。

此文记叙了孔子论述修身的方法,指出了人生修养的方法和途径。首先从好学、力行、知耻这些浅近的事情入手,第二再进入智、仁、勇这一社会共同的道德境界,第三论述了修身,第四由“修身”扩展到“治人”,直至“治理天下国家”。

知耻而后勇出自哪里

出自《礼记·中庸》中的“知耻近乎勇”这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当一个人知道羞耻的时候,他就知道勇于改错,很勇敢了。这句话也是对于人能知羞能改过的这一品质的推崇和赞扬。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