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为什么没有获得诺奖(从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最伟大的作家都有谁是什么使他们变得如此强大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从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最伟大的作家都有谁是什么使他们变得如此强大

列夫·托尔斯泰伯爵,1828-1910(俄国)可能是最明显的疏忽。永远。1901年,法国诗人萨利·普鲁多姆(Sully Prudhomme)被授予了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当时托尔斯泰是最有希望获得该奖项的热门人选。

来自世界各地托尔斯泰支持者的抗议,促使42位瑞典著名艺术家和作家向这位受到冷落的俄罗斯作家发送了一份特别声明,表达他们的钦佩和同情。在1902年至1906年间,它每年都被提名诺贝尔奖。

著名的圣彼得堡科学院提交了一封支持托尔斯泰1906年诺贝尔提名的信。托尔斯泰随后要求将他的名字从所有未来的提名中移除,以符合他对世俗名声和财富危险的宗教观点。这场战争在1910年戛然而止,托尔斯泰在逃离妻子和家庭后因暴露而突然死亡。

托尔斯泰的作品涵盖了许多流派,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很突出。著名的小说《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是人们喜欢阅读的永恒经典。较短的作品如“哥萨克”和“阿的Murad”一样激动人心和灵魂。

托尔斯泰风格的简洁迷人,掩盖了主题的复杂性,这些主题以深刻的移情拥抱人类的处境。“如果这个世界可以自己写,它就会像托尔斯泰那样写,”艾萨克·巴别尔说。

伊万·布宁,米哈伊尔·肖洛霍夫,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Boris Pasternak)和约瑟夫·布罗斯基(Joseph Brodsky)后来代表俄罗斯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们都是优秀的作家,但没有人能与托尔斯泰相比。

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1896-1940(美国)一直是美国最伟大的文体家之一。爵士乐时代的切分音节奏以惊人的力量渗透到菲茨杰拉德的抒情小说和短篇小说中。

《了不起的盖茨比》自称是美国最伟大的小说,而《大如丽兹酒店的钻石》和《五一劳动节》等短篇小说则展现出尖锐的讽刺锋芒,让人想起马克·吐温和欧·亨利等美国幽默作家。FSF最受欢迎的许多作品都是由媒体巨头奥森·威尔斯(Orson Welles)改编为广播节目的。

FSF也是一位著名的散文家和编剧,他的最后一部未完成的作品《最后的大亨》被改编成一部著名的1976年的电影,由伊利亚·卡山导演,罗伯特·德尼罗、杰克·尼科尔森、罗伯特·米彻姆、唐纳德·普莱森、特里萨·拉塞尔和许多其他好莱坞演员主演。剧作家哈罗德·品特根据FSF的原稿改编了这部电影的剧本。

到目前为止,美国获得的诺贝尔奖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多,这让菲茨杰拉德没有出现在名单上显得更加令人惊讶。和许多诺贝尔奖得主一样,FSF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在欧洲也很有名,因为他和妻子曾在法国短暂生活和工作过。菲茨杰拉德的意义堪比美国的诺贝尔文学家福克纳、辛克莱·刘易斯、欧内斯特·海明威、约翰·斯坦贝克等,而且他的散文风格也远超菲茨杰拉德。

让我感到困惑的是,像他这样才华横溢、多才多艺、受过良好教育、又如此知名的西方大国作家居然不能获得诺贝尔奖。就纯粹的才华而言,很少有真正的诺贝尔奖得主能与他匹敌。《金融时报》本应稳操胜券地获得诺贝尔奖,成为一位典型的美国作家。

托尔斯泰为什么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官方没有给出任何理由,但或许是托尔斯泰的政治倾向,和文化上趋向保守的诺贝尔委员会合不来。

托尔斯泰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1844年考入喀山大学东方系,攻读土耳其、阿拉伯语,准备当外交官。期中考试不及格,次年转到法律系。他不专心学业,迷恋社交生活,同时却对哲学尤其是道德哲学发生兴趣,喜爱卢梭的学说及其为人,并广泛阅读文学作品。

在大学时代,他已注意到平民出身的同学的优越性。1847年4月退学,回到亚斯纳亚·波利亚纳。这是他母亲的陪嫁产业,在兄弟析产时归他所有,他的漫长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在这里度过。

人物影响

从19世纪60年代起,他的作品开始在英、德等国翻译出版。19世纪70至80年代之交以《战争与和平》的法译本出版获得国际上第一流作家的声誉,成为当时欧美的“俄国热”的主要对象。80至90年代法、英等国最早论述他的评论家,都承认他的现实主义创作对自己国家文学的振兴作用。

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成长的进步作家法朗士、罗曼·罗兰、亨利希·曼和托马斯·曼、德莱塞、伯纳·萧、高尔斯华绥以及其他欧美作家和亚洲作家都受到他的熏陶。在中国,1900年就出现评价他的文字,1907年译价过他的“宗教小说”(《主与仆》及民间故事)。

被否定的诺奖作家:欧洲最后一位自然之子

01.

被否定的诺奖作家

1975年,德国广播电台为纪念作家托马斯·曼(Thomas Mann 1875-1955)诞辰一百周年,采访了当时德国的37位作家,试图证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马斯·曼对德国文学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

可是,这37位作家对于托马斯·曼的评价居然大部分是否定的。

一位女作家的回答颇具代表性:

「看来在这个国家似乎有人担心,文化批评界对他的评价过分单调,为了使之再次成为话题,不得不将这具尸体抬出来让人羞辱一番。」

这样的批评客观吗?

毕竟,托马斯·曼的大名在全世界都如雷贯耳,普通读者哪怕没有熟读过他的作品,也至少有所耳闻。他那些代表作,诸如《死于威尼斯》《魔山》《布登勃洛克一家》《浮士德博士》等等,光是听书名就足以让人肃然起敬。

可为什么德国当代作家却对托马斯·曼这般无视呢?这看上去令人费解,究竟是为什么呢?

这也许要从一个称号——「自然之子」说起。

02.

他们不描绘自然,而是显现自然

「自然之子」是托马斯·曼对歌德与托尔斯泰的称呼,用来表示二者健康、和谐、直观、写实的表达方式;它同时也是相对于猎奇、怪诞、忧郁、病态的浪漫主义思潮而言的一种生命态度。

1921年,托马斯·曼在吕俾克福音教士学校礼堂宣读了他刚刚写作的讲稿《歌德与托尔斯泰——人文论题未完稿》。在这篇讲稿中,他创造性地将歌德与托尔斯泰联系起来,阐述二者内在的精神联系。

这篇文章最后收录于托马斯·曼的散文集《高贵的精神——人文问题二十论》中。而中译本则将这部《高贵的精神》划为两大本散文集,分别是《多难而伟大的十九世纪》和《歌德与托尔斯泰》。

这两大册散文集,还包含托马斯·曼对一系列伟大的文学家和艺术家的二十篇研究,有文化巨匠歌德、托尔斯泰、席勒、陀思妥耶夫斯基,音乐大师瓦格纳(Richard Wagner 1813-1883),思想家尼采等等。

单论《歌德与托尔斯泰》这本,它不仅收录了托马斯·曼对于歌德与托尔斯泰的论述,还包括他的《论莱辛》《试论席勒》,以及有关《堂吉诃德》的散文。它们一定程度上回应了前面六篇有关歌德和托尔斯泰的散文。这也从一个侧面揭示出歌德与托尔斯泰在托马斯·曼文学生涯中的份量。

托马斯·曼对于歌德与托尔斯泰两位文学大师的论述,开始于一位德国教师的故事。

1828年,这位教师在16岁的时候曾与歌德有过短暂的接触,而到了1861年他已将近五十岁时,一位外国人忽然前来拜访他:

「这个外国人随即走了进来,比老师年轻很多,蓄着不太长的络腮胡子,颧骨突出,一双灰色的小眼睛,黑黑的眉毛之间有两条皱纹。」

这就是列夫·托尔斯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