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有需要帮助的看过来
发布时间: 2023-07-11

滕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有需要帮助的看过来…

近年来,在滕州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滕州市残联积极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提升,厚植人民情怀,发扬“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紧紧抓住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定不移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残疾人群众。滕州市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被国务院残工委授予“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近年来,在滕州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滕州市残联积极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提升,厚植人民情怀,发扬“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紧紧抓住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定不移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残疾人群众。滕州市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被国务院残工委授予“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开展滕州市残疾人文化进家庭“五个一”活动

(一)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全面优化。滕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以机制建设为手段,以齐抓共管为目标,努力打造党政领导、部门配合、残联协调、各方参与、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一是建立党政领导机制。市委、市政府将残疾人事业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一体化推进,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确保了中央、省、枣庄市委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

二是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充分发挥残疾人工作委员会的职能作用,健全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各残工委成员单位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切实执行和落实好惠残政策,为残疾人事业健康协调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二)残疾人基本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市残联深深扎根于残疾人群众之中,紧紧依靠广大残疾人群众,充分尊重残疾人意愿,保障残疾人行使民主权利。

坚持“服务群众、便民利民”原则,持续做好残疾人证办理工作。将办证服务关口前移,组织人员开展入户排查,及时反馈未办理残疾证、残疾证过期未及时换证等问题,同时增加评残专家和评残鉴定时间,做到随排查、随鉴定、随办理,提高了残疾人证办理工作效率。针对一户多残、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开展集中上门办证活动, 五年来共为1200余名残疾人提供了上门服务,有效解决了困难残疾人办证“最后一公里”。

展开全文

大力推进精准康复服务,不断提升残疾人健康水平。以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为目标,不断加强残疾预防,深入开展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积极推进“互联网+康复服务”,推动康复项目规范化管理,充分保障残疾人享有规范有效的基本康复服务。 2019年建成启用了残疾人综合康复中心新楼,累计为1117名脑瘫、智力、听力、低视力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为199名肢体残疾人安装假肢;为1557名听力残疾人免费适配助听器;为12922名肢体、视力等残疾人发放轮椅、助行器、盲杖等辅助器具;实施精神病免费住院、免费服药2558例;免费为115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实现有需求残疾人康复服务全覆盖。

为残疾儿童免费适配助听器

加强就业培训力度,帮助残疾人实现致富增收。五年来,我市已举办残疾人线上线下技能培训26期,培训残疾人3280人。积极改善残疾人个体就业环境,以点带面促进残疾人自主创业。 推荐上报省级残疾人创业标兵、致富能手16人,枣庄市级残疾人创业标兵、致富能手70人,发放扶持资金16.5万元。

(三)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着力做好残疾人脱贫攻坚和基本公共服务托底补短工作,残疾人生存发展状况明显改善。

精准实施惠残政策,改善困难残疾人生活状况。深入开展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按照“基本档次、基本标准、全面覆盖”的原则,共为5738名贫困重度残疾人实施了家庭无障碍改造。

落实兜底保障措施,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将贫困残疾人纳入易返贫致贫检测范围,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动态清零,确保政策落实无死角、全覆盖,织牢筑密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网。截至目前, 滕州市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9840人,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24822人,残疾人医疗参保人数26676人,4350人享受了提前五年领取养老保险政策,为9222名重度残疾人代缴基本养老保险,做到了“应纳尽纳,应保尽保”。

切实加强残疾人教育救助,让残疾学生共享阳光。成立了滕州市残疾儿童少年入学鉴定和咨询委员会,关注残疾儿童,强化控辍保学。实施“励志助学”“扶残助学”“学龄前儿童救助”项目, 五年来对533名考入大中专院校的残疾学生、低保残疾人家庭子女进行资助,发放资助金130余万元。

高度重视残疾人体育工作,提高残疾人社会参与度。实施残疾人体育健身创建示范点建设工作,加强村居专职体育健身保健人员培训指导。开展残疾人运动员选拔工作,主动承接枣庄市男女坐式排球、盲人门球、游泳、旱地冰壶等集训项目,努力提升我市残疾人运动员体育竞技水平。 在全省第十届残运会上获得3金、7银、12铜的优异成绩,第十一届残运会上取得了7金、23银,旱地冰壶第四名、坐式排球第四名、盲人门球第六名的好成绩。

在省第十一届残运会上取得佳绩

以“残疾人文化大发展”为目标,积极推进残疾人文化建设。创办“中国非遗文化松柏鸟传承基地”,采取规模化工作室创作模式,打造文化传承+艺术创作+网络销售平台,为全市非遗文化传承人和残疾人文化艺术爱好者提供政策支持和推广服务。开展残疾人“文创工坊”省级创新试点工作,以传统工艺为重点,引领残疾人在文创领域实现就业创业。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先后举办了五届“情牵七夕—缘来是你”残疾人创业交友联谊会、“不忘初心、励志前行”残疾人专题文艺晚会、滕州市残疾人书画展、“情系灾区、艺起行动”爱心义捐活动,充分展示了我市残疾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连续三年开展“读一本书、看一次电影、游一次园、参观一次展览、参加一次文化活动”“五个一”文化进家庭活动,共400余名残疾人参加,进一步丰富了残疾人文化生活,让更多的残疾人走出家门、走进社会。

(四)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加强。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提升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水平。

基层组织网络进一步健全,组织效能充分发挥。着力抓好村(社区)残疾人协会建设, 全市1195个村居全部成立了残疾人协会,进一步明确了村级残协职责,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规范活动场所,形成了以市残联为主导、镇街残联为依托、专门协会为纽带、村居(社区)残协为基础,纵到底、横到边的残疾人服务网络。

队伍整体机制进一步完善,履职能力不断提升。公开招聘25名残疾人专职干事纳入公益性岗位管理,在镇街残联工作,增设692个村居残协帮富帮扶残疾人公益性岗位,有效保障了基层残疾人机构规范健全、队伍稳定实干、服务功能完善,为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组织保障。

服务模式进一步创新,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把服务资源和工作重点向基层一线转移,不断创新基层服务模式,逐步将残疾人证办理权限和辅助器具、助学培训、康复申请等服务事项下放到镇街,残疾群众不用出镇即可完成惠残政策的申请及相关服务。

坚持把提效能、优服务作为工作重点,在各镇街便民服务大厅设置“扶残助残一件事”服务专窗,通过信息共享、部门联动等方式,实现助残服务领域集成联办工作机制,做到“一次告知、一口受理”,全面提升残疾群众办事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五)残疾人事业宣传更具影响力。大力弘扬自强与助残的社会文明风尚,扶残助残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

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弱有众扶”的良好风尚。加大信息报道力度,在《中国残疾人》杂志、大众网、省残联网站、滕州电台、报纸、上善传媒网站刊发信息200余篇,有力宣传了残疾人事业。

广泛开展助残志愿活动,先后组织了“用心看世界”盲人文化景点游览活动、“爱心助残送福迎春”送春联活动以及精神残疾人免费体检活动、残健儿童共建融合活动等形式多样的助残志愿帮扶活动,逐步形成理解、关心、帮助残疾人的社会氛围。举办第一期国家通用手语培训班,营造良好的残疾人信息交流无障碍环境。

积极整合资源,共同助力残疾人事业发展。动员和挖掘各种社会资源参与残疾人事业发展,幸福人大药房连锁(山东)有限公司连续五年开展企业助学活动, 对197名残疾学生进行资助,并捐赠10台全自动豆芽机,帮助困难残疾人实现居家就业。 卓升电器为近1000户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免费安装太阳能灯,方便了残疾人晚间出行。

近年来, 我市爱心企业、爱心人士通过市残联累计向残疾人、残疾人服务机构捐款捐物30余次,捐赠金额100余万元,不仅有力支持了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更在全社会形成了群策群力、共同助残的良好风尚。

二、未来五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目标,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与经济社会现代化进程相协调、相适应,坚持弱有所扶,完善残疾人帮扶制度,推动残疾人基本权益全面落实。

今后五年,我市残疾人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目标,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与经济社会现代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