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的十首鬼诗(求“诗鬼”李贺能体现他个性的诗句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求“诗鬼”李贺能体现他个性的诗句

李贺的《秋来》“秋坟鬼唱鲍家诗”,“鬼唱”二字石破惊天,它仿佛让人听到秋坟中的鬼魂在吟唱鲍照当年抒发“长恨”的诗,以此来抒发作者怀才不遇的沉痛与凄清。诗笔新奇,诡谲多姿,荒诞虚幻中暗合了李诗的鬼才之意。
读李贺,躲不开他笔下的“鬼境界”,留存至今的二百多首诗中,有十余首鬼诗,《秋来》就是其中一首冷峭幽森,鬼影幢幢的代表作。全诗是这样写的:“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秋魂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诗歌融主观情思与孤坟野鬼于一体,托物传情,借“鬼”寄慨,以瑰丽奇特的艺术形象来抒发诗人抑郁未伸、怀才不遇的深广忧愤,读来令人胆颤心惊,毛骨悚然。
一、二句借“秋”发感,状景传情。秋风瑟瑟,落木萧萧,残灯衰照,络纬哀鸣,这些景物很容易触动才人志士的感伤情怀。但是李贺的感受不同于一般文人的悲愁叹老,愤愤不平,“惊心”“苦”“寒”,“衰灯”“啼”“素”这些强刺激、冷色调的字眼鲜明有力地表现出诗人生命之秋的锥心之痛和心灵之旅的绝望挣扎。秋风落叶而已,于诗人却是魂惊魄悸,无限悲凉;衰灯鸣虫罢了,于诗人却是啼饥号寒,凄神寒骨。如此冰凉透骨的感受,如此哀哀无望的倾诉,几人能有?谁人能敌?李贺何以这般伤心叫苦,堕泪惊魂?“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聘”,这是古往今来才智之士的共同感慨。李贺的不幸身世,惊人才华和科场绝望使他对瑟瑟寒秋风格外敏感,秋天似乎宣判了他人生前途的死刑,秋天似乎戕害了他卓异超绝的自由心灵。于秋,除了络纬般呐喊,残灯般挣扎,他还能怎样呢?
三、四两句牢骚满怀,愤愤不平。上句正面提问,下句反面补足。面对衰灯,耳听秋声,诗人感慨万端,苦从中来,我们仿佛听到了诗人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自己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写下的这些诗篇,又有谁来赏识而不致让蛀虫蛀蚀成粉末呢?”“粉空蠹”三字下得触目惊心,惨不忍睹。试想:诗人青灯独伴,长夜无眠铸就的那些秋风诗篇,无人能解,无人赏识,只好束之高阁,任由无知小虫咬烂撕碎,几成粉末!皓首穷经无人问,一腔心血付东流,诗人该是何等失望,何等愤怒,何等愁惨!一个文章圣手最大的悲哀莫过于世无知音,英雄无主!陪伴这些凝重诗文的是冷落遗弃,是孤独寂寞,是糟蹋蹂躏,是诛心剖腹,这分明是对李贺的人格侮辱和心灵谋杀。一个人做诗做到了差不多悲恸欲绝,万念俱灰的程度,李贺能不苦吗?
五、六两句紧承三、四句的意思,描写苦中幻觉,更见愁情惨淡。诗人辗转反侧,彻夜无眠,深为怀才不遇,沉沦下潦的忧愤愁思所缠绕折磨,似乎九曲回肠都要拉成直的了。他痛苦地思索着,思索着,……在衰灯明灭之中,在迷离恍惚之际,他仿佛看到了赏识自己的知音就在眼前;在洒窗冷雨的淅沥声中,一位古代诗人的“香魂”前来吊问我这个“书客”来了。这两句,诗人的心情极其沉痛,笔法诡谲多姿。不说“忆子腹糜烂,肝肠尺寸断”(晋代的《子夜歌》),也不说“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柳宗元),而说“思牵今夜肠应直”,李贺一空依傍,自铸新词,愁肠百结,乱无头绪,竟然可以把它抹平拉直,理顺摆清,可见诗人愁思之深重、惨烈!凭吊之事只见于生者之于死者,李贺却反过来说鬼魂吊慰生者,而且鬼魂幽艳香冷,有形有态,这更是石破天惊的诗中奇笔。
不独如此,七、八两句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描绘鬼魂挽唱的凄清图景。在衰灯寒窗之内,在凄风苦雨之中,诗人仿佛隐隐约约地听到秋坟鬼唱,唱鲍照当年抒愤写恨的诗句,哭诗人当下落落不合的悲伤,歌哭言语之间流露出一种深似黑夜、愁如大海的悲凉,似乎古往今来,像鲍照、李贺这样的文人,他们的遗恨如苌弘碧血,冤魂入土,千年不化,万世不消。字面上说鲍照,实际上则是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志士才人怀才不遇,正是千古同恨!
这是一首著名的“鬼”诗,其实,诗人所要表现的并不是“鬼”,而是抒情诗人的自我形象。桐风惊心,香魂吊客,鬼唱鲍诗,恨血化碧等等形象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表现诗人抑郁不平之气。诗人在人世间找不到知音,只好在阴曹地府寻求同调,不亦悲乎!
另外,李贺的《苏小小墓》也看看。

有哪些诗被称为鬼诗呢

关于《全唐诗》,很多人有不少误解,本期介绍诗之前先和大家一一澄清。首先《全唐诗》并非是唐代的巨著 ,而是一部编于清康熙年间的诗集。其次,书中收录了四万八千多首诗词作品,出错在所难免,比如将元代才子唐温如的“满船清梦压星河”当成了唐诗收录。

因为诗词数量浩大,所以诗集中的奇诗、怪诗、无名诗本就不少,大家也都见怪不怪。但有一首诗还是成功地吸引了笔者的注意,这就是唐诗中最有名的“鬼诗”《题玉泉溪》。

这首诗最早出自《树萱录》中,据说当时的情形是这样的:番禺一位姓郑的才子在湘中游玩,晚上宿在旅店内,半夜听到一个陌生女子念出了这首诗,他欲上前看仔细但转眼人就不见了,于是他便将这首诗记录了下来。后来这件诗传到了南宋,文学家胡仔将这首诗定为“鬼诗”。

虽然郑才子所说是真是假我们不得而知,但因为他这段描述让这首诗自问世以来就受到了不少人的关注。抛开这离奇的故事不说,就这首诗本身来说,确实写得提不错的,短短20个字流传了千年。让我们一起来品一品:

《题玉泉溪》

红叶醉秋色,碧溪弹夜弦。

佳期不可再,风雨杳如年。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写得清新婉丽,却又带着一丝幽怨。诗的首句开篇5字就惊艳了,萧瑟的秋风中,红叶翩翩起舞,就像醉心于这一片秋色中似的。一个“醉”字意境全出,为我们用浓墨泼出了一幅绝美的秋景图,不可谓不高明。

第二句“碧溪弹夜弦”又为这幅秋景再加了一味碧色,令原本的色彩更加浓重。诗人在碧绿的溪水边拨弄着琴弦,看似一、二句只写了视觉,其实听觉早就暗藏其中。潺潺的溪水声与清亮的琴曲声,一同回响在苍茫的秋夜里,是何等绝美之景。

李贺写过哪首诗最诡异

李贺最诡异的一首诗当属《秋来》,这是李贺最出名的鬼诗。

《秋来》整首诗读完给人一种凄凉阴森的感觉,这里面还提到了很多和鬼有关的事物,例如第一句中的“寒素”,这指的也就是寒衣,给死人的衣服。后面的一句“雨冷香魂吊书客”意思是像有古诗人的灵魂来慰吊。

但其实最恐怖的还是最后一句“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这句话的意思是“秋夜坟场上,诗鬼们诵读着鲍氏的诗句,他们的怨血在土中化作碧玉,千年难消。”坟场、鬼魂、怨血等一系列恐怖阴森的事物全部都被描绘出来了,因此这首诗也才被很多人认为是李贺最恐怖的一首诗。

《秋来》赏析

《秋来》这首诗是李贺在萧瑟的秋日有感而发,大概的意思是:诗人对于时光的流逝特别的敏感,以至于秋风吹落梧桐树叶的声音也让他惊心动魄,无限悲苦,残灯照壁墙脚边络纬哀鸣,仿佛是在织着寒天的布,提醒人们,秋深天寒,岁月将木。面对衰灯,耳听秋声,诗人感慨万端。

李贺的这首《秋来》,虽然被称为是“鬼诗”,但是诗人尽管是在描写秋天,其实这也正是诗以一种高超的表现手法,在秋天的这样季节里,结合一些神话故事,以及鬼怪故事,从而也表达自己内心的忧愁;应当说李贺很多的诗作都是如此,他的很多诗作,看似描写的没有依据,可是读来却是让人感伤不已。

李贺描写鬼魂世界的作品有什么

李贺的一生写过大量的“鬼诗”,在他流传下来二百多首的作品中,“鬼诗”就有十多首。有《秋来》《南山田中行》《春坊正字剑子歌》《苏小小墓》《南园》《感讽五首其三》《罗浮山父与葛篇》《巫山高》《神弦》《神弦曲》等等。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