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太尉的金铃吊挂是个怎样的物品,它对梁山受招安起到了什么作用?水浒传宿太尉是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宿太尉的金铃吊挂是个怎样的物品,它对梁山受招安起到了什么作用

宿太尉的金铃吊挂是个怎样的物品,它对梁山受招安起到了什么作用?

宿太尉名叫宿元景,是《水浒传》中朝廷高官中唯一位虚构人物。他是宋徽宗心腹官员,官拜殿前太尉,所以称“宿太尉”。

宿太尉在水浒中首次出场是第58回《吴用赚金铃吊挂,宋江闹西岳华山》,当时宿太尉奉徽宗皇帝旨意,带着御赐的金铃吊挂,去西岳华山进香。被宋江、吴用劫上少华山,吴用用计,假扮宿太尉,杀了贺太守,赚了华州,救出鲁智深、史进。

在智赚贺太守的过程中,吴用出示了金铃吊挂,《水浒传》中对此金铃吊挂有描写:

《水浒传》58回:浑金打就,五彩妆成。双悬缨络金铃,上挂珠玑宝盖。黄罗密布,中间八爪玉龙盘;紫带低垂,外壁双飞金凤递。对嵌珊瑚玛瑙,重围琥珀珍珠。碧琉璃掩映绛纱灯,红菡萏参差青翠叶。堪宜金屋琼楼挂,雅称瑶台宝殿悬。

这个金铃吊挂其实就是挂在皇宫内院的装饰品,类似于今天挂在门上的风铃。因为是皇宫用品,所以做工非常高级,是东京内府高手匠人做成的,材质用的是浑金,还嵌了许多珠宝。简单地说,你家的风铃是玻璃做的,人家的风铃是金银珠宝做的。你家的风铃值20元钱,人家的风铃可以到北京买个四合院。

这个金铃吊挂对梁山的招安没有什么作用,但宿太尉却是梁山的贵人。他对梁山的招安及招安后梁山英雄们的命运产生了“关键”作用,宿太尉相当于梁山与徽宗皇帝之间的纽带。

早在还道村受三卷天书时,九天玄女娘娘就赐了宋江四句“天语”:

《水浒传》第42回:娘娘法旨道:遇宿重重喜,逢高不是凶。外夷及内寇,几处见奇功。

九天玄女已经告诉宋江了,遇“宿”重重喜,这个“宿”就是宿太尉。宋江遇到宿太尉以后,果然遭遇一重又一重“喜事”:

第一重喜——借金铃吊挂智赚华州,救出鲁智深,引史进、朱武、陈达、杨春上梁山。

御赐的这个金铃吊挂其实是信物,宿太尉持此金铃,代表皇上来西岳降香的。古代通讯不发达,皇帝派人出行,代替自己做什么事,都要给信物的。根据具体办的事情不同及出使的对象,携带的信物也不同,有圣旨、金牌、金牌令箭、虎符、旄节等。这些信物肯定是皇帝专有,市面上不好伪造。其目的也就是防止有人假冒钦差,招摇撞骗。

宋江、吴用从宿太尉这里借来了仪仗、衣服、金铃吊挂、御香等物,先去西岳庙里,派人通知贺太守来朝拜太尉。贺太守很狡猾,先派一帮人来验看真假,见了仪仗及穿上官服的一帮人以后,吴用又请出金铃吊挂,贺太守的人才信以为真,回去禀报,贺太守这才亲自过来,被轻松拿下,当场就被割下脑袋。

随后,埋伏的其它梁山人马打下了华州城,救出鲁智深和史进,少华山的朱武、陈达、杨春和史进一起,投奔了梁山。

梁山泊至此又兼并了一个山头——少华山,梁山又多了四筹好汉。

而宋江与宿太尉第一次见面,就表达了梁山泊愿意招安的心愿:

《水浒传》58回:宋江独自下了四拜,跪在面前,告禀道:“宋江原是郓城小吏,为被官所逼,不得已哨聚山林,权借梁山泊避难,专等朝廷招安,与国家出力。今有两个兄弟,无事被贺太守生事陷害,下在牢里。欲借太尉御香、仪从并金铃吊挂去赚华州,事毕并还,於太尉身上并无侵犯。乞太尉钧监。”

第二重喜——燕青东京拜谒宿太尉,促成招安大计,宿太尉亲自上梁山招安。

梁山三败高俅,高俅被俘,宋江克服了种种阻力,才保得高俅性命。高俅答应回东京奏过天子,促成招安之事,宋江派萧让、乐和跟随高俅下山,高俅留下参谋闻焕章在梁山为质。

高俅回京后称病不出,软禁了萧让、乐和。宋江再派燕京、戴宗去东京,相机行事。

燕京、戴宗到了东京,燕青走了李师师的门路,不仅求得徽宗的赦书,还转达了梁山泊愿意招安的愿望,徽宗答应安排招安。

随后燕青又去拜访宿太尉,告知梁山愿意招安的心愿,宿太尉愿意帮忙。

后来徽宗皇帝亲书招安诏书,宿太尉带着诏书、108瓶御酒、36面金牌、36匹红锦、72面银牌、72匹绿锦,亲赴梁山招安。并对宋江叙述了招安促成的过程:

《水浒传》82回: 宿太尉道:“元景虽知义士等忠义凛然,替天行道,奈缘不知就里委曲之事,因此,天子左右未敢题奏,以致耽误了许多时。前者收得闻参谋书,又蒙厚礼,方知有此衷情。其日天子在披香殿上,官家与元景闲论,问起义士,以此元景奏知此事。不期天子已知备细,与某所奏相同。次日,天子驾坐文德殿,就百官之前,痛责童枢密,深怪高太尉,累次无功;亲命取过文房四宝,天子御笔亲书丹诏,特差宿某,亲到大寨,启请众头领。烦望义士早早收拾朝京,休负圣天子宣召抚安之意。”

宿太尉回京后,梁山泊分金大买市,十天后全伙去东京朝拜天子。

第三重喜——宿太尉保奏宋江为破辽都先锋,梁山好汉初步实现“忠义报国”梦想。

梁山泊108将离了水泊,到了东京以后,童贯等准备陷害他们。先是蛊惑天子,降下圣旨,让降将各归本队,再将梁山其它人员拆散。梁山不从,童贯又奏请把108人骗入皇城,一网打尽,被宿太尉叫停。

恰逢辽国入侵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宿太尉便奏请徽宗,封宋江为破辽都先锋,征剿辽国。

《水浒传》第83回:适来四个贼臣设计,教枢密童贯启奏,将宋江等众,要行陷害。不期那御屏风後,转出一员大臣来喝住,正是殿前都太尉宿元景。便向殿前启奏道:“陛下,宋江这夥好汉,方始归降,一百八人,恩同手足,意若同胞,他们决不肯便拆散分开,虽死不舍相离。如何今又要害他众人性命?此辈好汉,智勇非同小可。倘或城中翻变起来,将何解救?现今辽国兴兵十万之众,侵占山後九州所属县治。各处申达表文求救,累次调兵前去征剿交锋,如汤泼蚁。贼势浩大,所遣官军,又无良策,每每只提折兵损将,瞒著陛下不奏。以臣愚见,正好差宋江等全夥良将,部领所属军将人马,直抵本境,收伏辽贼,令此辈好汉建功,进用於国,实有便益。微臣不敢自专,乞请圣鉴。”天子听罢宿太尉所奏,龙颜大喜,询问众官,俱言有理。天子大骂枢密院童贯等官:“都是汝等谗佞之徒,误国之辈,妒贤嫉能,闭塞贤路,饰词矫情,坏尽朝廷大事!姑恕情罪,免其追问。”天子亲书诏敕,赐宋江为破辽都先锋,卢俊义为副先锋,其余诸将,待建功之後,加官受爵。就差太尉宿元景亲奉诏敕,去宋江军前行营开读。天子退朝,百官皆散。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宋徽宗为了激励宋江将士抗辽,特地让中书门下安排劳军,每人赐一瓶御酒、一斤肉(宋时,一斤16两)。结果具体经办人员克扣酒肉,酒半瓶,肉十两,惹得飞天大圣李衮手下一个军校不高兴,经办人员大骂军校是梁山草寇,被军校一刀杀了,眼看就要激起哗变。

宋江一边安排让军校自尽、然后斩首示众,一边安排人把实情禀报宿太尉。经过宿太慰斡旋,此事才平息下来。

宋江在征辽的过程中,但有军功,都会及时言禀报宿太尉,使得天子对他们的军功有所了解。征辽最终以辽国投降结束。

第四重喜——宿太尉保奏宋江、卢俊义为平北正、副先锋,征剿河北田虎。

戴宗与石秀闲逛时,听到河北田虎造反消息,回报宋江与众好汉得知,宋江与众好汉商议,欲去征讨田虎。

宋江亲自去拜访宿太尉,上达愿望,宿太尉在天子面前保奏,徽宗同意宋江出征。并封宋江为平北先锋、卢俊义为平北副先锋。

《水浒传》第91回:只见班部丛中闪出宿太尉,执简当胸,俯伏启奏道:“臣闻田虎斩木揭竿之势,今已燎原,非猛将雄兵,难以剿灭。今有破辽德胜先锋宋江,屯兵城外,乞陛下降敕,遣这枝军马前去征剿,必成大功。”天子大喜,宣召宋江、卢俊义。就封宋江为平北先锋,卢俊义为副。

宋江接到征田虎的诏令,火速出兵,离开东京是非之地。

宋江等征田虎,进展顺利,打下盖州城以后,将城中财物解赴京城,并写信向宿太尉报捷。

宋江打下晋宁、昭德二府以后,写表呈宿太尉报捷,并请安排官员赴卫州、晋宁、昭德、盖州、陵川、高平等六州上任。正逢朝中蔡京、高俅等上谗言。宿太尉及时上奏,化解了后院起火的危机。

平定田虎以后,宋江又安排张清、琼英夫妻并叶清东京献俘,通过宿太尉转奏,徽宗皇帝下旨褒奖琼英母女。

第五重喜——宋江等人被害后,宿太尉帮助昭雪建庙,终使108将青史留名。

宋江南征方腊,损兵折将,108将大多战死。留得性命的回东京后各封官职,战死的封爵,由子孙或亲戚承袭。

宋江、卢俊义等被奸贼陷害丧命,宋江托梦宿太尉禀明徽宗,查清真相。徽宗命在梁山泊为阵亡将领建庙纪念,终使英雄好汉们清名留世。

总之,宿太尉是正直之人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