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飓风(hurricane)的中间的眼小,表面大呢?飓风中心被称为“飓风眼”,飓风眼的直径和破坏力有什么关
发布时间: 2023-07-06

为什么飓风(hurricane)的中间的眼小,表面大呢

飓风形成需要三个条件:温暖的水域;潮湿的大气;海洋洋面上的风能够将空气变成向内旋转流动。在多数风暴结构中,空气会变得越来越暖并且会越升越高,最后流向外界大气。如果在这些较高层次中的风比较轻,那么这种风暴结构就会维持并且发展。在飓风眼(即飓风中心)中相对来说天空比较平静。最猛烈的天气现象发生在靠近飓风眼的周围大气中,称之为(飓风)眼墙。在眼墙的高层,大多数空气向外流出,从而加剧大气的上升运动。中央是相对平静的风眼,由浓云密布的厚厚云墙包围,外面就是空气急速运动、风雨交加的区域。其实风眼的面积也不小,只是由于对流运动太强了,大气运动极为迅猛,它急速旋转并移动,扩散面积非常大。因此,飓风的直径往往比其风眼的直径大几十倍。

飓风中心被称为“飓风眼”,飓风眼的直径和破坏力有什么关系

许多人可能对飓风一无所知,但台风并不陌生。事实上,飓风和台风有相似的含义,但它们是在不同的地方产生的。飓风通常指的是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飓风是飓风的眼睛,飓风越小,破坏就越大。

飓风眼是涡流风暴中心相对平静的区域。飓风眼的直径长度范围从7——74千米 (4——40英里)不等(而飓风威尔玛(Wilma)的风眼直径仅有3.2千米(2英里)宽), 因此晴朗无云,明媚的阳光清晰可见。通常飓风越剧烈,飓风眼就会越小。风眼是被 “眼壁”所包围着的,因为这一环形“墙壁”可高至空中11.3千米(7英里),于是“眼壁” 这一术语根据其字面含义应运而生。一旦穿过“眼壁”,就会再次进入到飓风区内,其风速可高达278千米/小时(150英里/小时)或以上。

一般来说,飓风和台风是风速大于33米/秒的热带气旋,但两者发生在不同的区域,并有不同的添加。无论是台风还是飓风,都有一只眼睛。飓风的眼睛被称为飓风的眼睛。通常飓风只有一只眼睛,眼睛越小,损害越大。据说这种热带气旋的形成是地球自转的影响,它是由低压和周围大气之间的压力差所驱动的。

这种飓风眼是一种非常自然的灾难:它的破坏力非常大。据记载,飓风造成的人员伤亡人数最多,死亡人数在8000至12000人之间。这个强大的热带气旋,虽然在飓风的中心相对较小,但绝对不安全。强风从飓风的眼睛向外延伸,移动很快。最大速度可以达到每秒32.7米,这意味着飓风的眼睛正在快速移动。

台风和飓风究竟有什么区别

台风和飓风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定义、测量单位、发生地点三大方面,下面是具体介绍:

1、定义不一样

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北太平洋西部生成的热带气旋叫做台风;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生成的热带气旋叫做飓风。

2、测量单位不一样

台风测量单位是风力多少级或每秒多少米(m/s),而飓风的测量单位用的是每小时多少公里或海里或英里,同样强度的台风其标注出来的数值会小一些,很多人会误以为飓风比台风强。

3、发生地点不一样

台风一般发生在中国、菲律宾、日本、韩国一带,飓风一般发生在美国一带。

台风(英语:Typhoon),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

大西洋和东太平洋地区将强大而深厚(最大风速达32.7米/秒,风力为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称为飓风,也泛指狂风和任何热带气旋以及风力达12级的任何大风。

拓展资料:

其实台风和飓风都是气旋,只不过叫法不一样。像西北太平洋生成的气旋叫台风,而东太平洋和北大西洋生成的气旋叫飓风,西南太平洋和南印度洋生成的气旋叫旋风,而北印度洋、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生成的气旋叫气旋性风暴。




台风和飓风其实在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他们主要是因为地理位置的不同,所以在国际上会把他们以不同的名字区分开。我们一般会在中国和西太平洋地区把这种自然现象叫做台风,如果是发生在美国或者是东太平洋,就会把它叫做飓风。所以台风和飓风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很大的差别,他们在台风级别中的定义也都是差不多的,只是因为大家已经习惯这么叫了,所以就一直没有统一起来。

在国际上,文艺班把台风的级别分为1~5级,从第四级开始台风的风速就是比较可怕的了,飓风也是一样的,所以如果是遇到了四级和四级以上的台风,那么最好还是不要出门了。在台风到来之前,当地的气象局都会发布天气预报,所以这个时候一定要关注天气预报,如果台风非常强烈的话,一定要把家里的窗户关好,如果在外面的话一定不要躲藏在树下或者是广告牌的下面,这样很容易导致广告牌和树在被台风刮到的时候砸到人。这个时候可以躲进路旁餐馆或者是商店里面,其实现在的房屋结构都是比较坚固的,所以只要躲在家里面,其实是不会有太大的风险的。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