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民江中捕鱼,打捞一些银锭,揭开一乱世枭雄藏宝之
发布时间: 2023-07-11

“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成都民谚”

引言

一些历史上有名的人物去世后,总会流传出他们埋下了宝藏的传说。这些传说虚无缥缈,但却又有模有样,以至于人们将信将疑。而随着后世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宝藏传说被证实是真的,比如四川地区流传的“千船沉银”的传说。

20世纪90年代,有一位渔民在江上捕鱼,打捞上来了一些银锭,由此揭开一个乱世枭雄藏宝之地。而这位乱世枭雄,就是“千船沉银”传说的始作俑者--张献忠。 张献忠,明末农民起义的的领袖,古时四川、湖北一带“大西国”的皇帝,1644年张献忠在四川称帝建国,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大西国”。

其建国后第二年,明朝灭亡,清朝取而代之,盘踞四川的张献忠最终也被清朝军队打败。当时民间都流传说,在张献忠被打败并且准备退出成都的时候,把当皇帝这些年来收敛的钱财,全部装到船上运到江口岷江沉了下去。等到他有朝一日能东山再起回到成都,用这些钱财招兵买马再图大业,这便是“千船沉银”传说的由来。

可惜的是在出川后不久,张献忠就在和清朝军队的战斗中身亡,而他那沉在江底的宝藏,也就被历史一直掩埋,无人知其所在。

展开全文

宝藏总是具有吸引力的,为了寻找这份“大西国的宝藏”,自古以来有很多人曾经来到江口寻找张献忠的宝藏。根据史书《彭山县志》的记载,清朝年间有一个渔民在捕鱼的时候捞上来了一柄刀鞘,当时的孙士毅总督得知这个消息以后,就派人去江口镇打捞,收获不少金银珠宝。到了太平天国作乱的那段时间,清政府朝廷入不敷出。为了补充财政,有大臣上谏皇帝说岷江锦江一带有宝藏,于是皇帝就派人去打捞,根据史书记载这次打捞没有任何收获。

上个世纪30年代之后,人们就几乎把“千船沉银”当做是一个真正的传说了。因为当时川军有一位将领,为了寻找这个传说中的宝藏,雇佣了一支专业的打捞船队。在机械船只的帮助下,也只打捞出了几框不值钱的铜钱,连成本都不够。而且,上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这段时间不再有“千船沉银”的蛛丝马迹,于是乎,“千船沉银”就在人们心目中成为了一个传说。直到后来打渔的渔民又无意中发现了银锭,才让张献忠这位乱世枭雄沉江的宝藏重见天日。

据了解当时这位渔民在江面上捕鱼的时候,曾经用渔网网出很多块银锭,自此以后“千船沉银”传说里大西国宝藏的发掘浪潮揭开序幕。2005年,在岷江建设大桥的施工队也发掘出了7块刻字的银锭。到了这个时候,张献忠这位乱世枭雄藏宝之地,也慢慢地终于露出了自己的冰山一角。2010年,有人在岷江江边一带又捞到了银锭,引发了一股下江捞银锭的热潮。2015年考古专家根据史书记载、简单的实地勘探,以及对人们打捞上来的银锭等文物进行了实地鉴定,确定了这些文物是张献忠所用的金银,也证实了民间“千船沉银”这个传说的真实性。

为了保护我们国家珍贵的历史文物,2016年4月国家文物局批准四川的考古专家和国家派下来的考古专家组成小队,联合对江口镇的“千船沉银”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截止到2017年初,考古学家们在“千船沉银”的遗址里出土了大量的金锭、银锭和金银首饰,以及张献忠称帝之后铸造的制式金币、银币和大顺通宝的铜钱等等。除了各种金银珠宝外,“千船沉银”的遗址里还出土了很多打仗用的武器,如铁制的刀剑、长矛等。据统计,“千船沉银”遗址一共出土了文物超过一万件,在全国考古范围内都很罕见。

由于“千船沉银”的遗址是在江底下,所以历年来没有遭到破坏和盗取,保存完好。这一次“千船沉银”遗址抢救性的发掘行动、以及出土的文物,都对研究明末那段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历史等有重要的意义。

结语

关于张献忠的传说还有很多,比如“杀人魔王”。民间传说张献忠在西川称帝的那段时间,大肆屠杀当地的人民,导致当时四川的人口一度锐减至只有9万人。不过之前关于张献忠屠杀四川人的说法,历史上还存在诸多争议。但是这一次“千船沉银”遗址里发掘了大量来自民间的金银首饰,这或许可以作为张献忠屠杀四川人的佐证。通过历史文物还原历史,这也正是考古发掘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明史》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