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放鞭炮的习俗是怎么来的过年为什么要放鞭炮?中国是什么时候开始过春节的为何过年要放鞭炮鞭炮是起源于哪个朝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过年放鞭炮的习俗是怎么来的过年为什么要放鞭炮

在今天,放爆竹已经成为一种欢乐的象征,在春节风俗形成的时代,先祖们眼中的自然力,是那样强盛而神秘,人们只是感觉到它的存在,无从把握,更不用说控制和利用它;人们只能试图趋利避害地适应它。在这辞旧迎新的时间节点,驱邪祀福自然就更加重要。

就说爆竹,在《荆楚岁时记》开篇就说:“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史记》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燃草,以辟山臊恶鬼。”这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爆竹、燃草,其目的就是驱逐山臊。

按《神异经》的说法,山臊是西方山中的一种怪物,只有一尺来高,一足,虽然矮小,可它不但不怕人,而且能令碰上它的人生病。不过人也摸到了它的弱点,是害怕竹筒燃烧爆裂时发出的噼啪声,所以人们就以草点火、燃爆竹筒来驱赶它。有些民间故事中,说“年”是个凶残的怪物,每到冬残岁尽就要出来吃人,就是由山臊之说演变而成的。

有人以为爆竹、燃草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的“庭燎”。庭燎见于《诗经·小雅·庭燎》,指官员早朝时,宫殿中所烧的照明的火炬,由麻秸等扎成。也有人不同意这种说法,认为庭燎是皇家的礼仪,寻常百姓不能随便攀附。

但在火药发明之前,爆竹名副其实就是以火烧竹筒,令其爆裂发出响声,所以唐代人又称之为“爆竿”。以火药制爆竹,最初仍是将火药装入竹筒,以加强燃爆的声响,所以爆竹之名沿用至今。南宋诗人范成大写过一首《爆竹行》:

“岁朝爆竹传自晋,吴侬改用前五日。

食残豆粥扫罢尘,截筒五尺煨以薪。

节间汗流火力透,健仆取将仍疾走。

儿童却退避其锋,当阶击地雷霆吼。

一声两声百鬼惊,三声四声鬼巢倾。

十声百声神道宁,八方上下皆和平。

却拾焦头叠床底,犹有馀威可驱疠。

屏除药里添酒杯,昼日嬉游夜浓睡。”

他认为新年爆竹始于晋代,而吴人提前五天就开始这项活动。更重要的是,从这首诗中,今人可以得知当时爆竹的具体情形,除了任由其燃爆之外,也可以像诗中所说的那样,当竹筒烧透将爆时,由人将竹筒从火中取出,在阶石上击碎,发出爆响。而竹筒的碎片,还可以叠放床底以驱疠。

可见,这无数的传说要真去辨认源头还真是很难,但过年放鞭炮总的说是用来驱邪祀福之用却是没错的!

中国是什么时候开始过春节的为何过年要放鞭炮鞭炮是起源于哪个朝代

好多问题啊,逐一回答。

春节的起源

春节这个词是起源于民国1914年,在把元旦这个原来是农历新年的专门名词给了公历新年后,发明了春节这个新名词来代表农历新年。也就是说中国过春节也就一百年零几年的历史,但庆祝新年或者叫过年,这个传统就很早了,可以上溯到两三千年前。

古时候把春节叫做元正。

元正,岁之始,冬至,阳之复,二节最重。《文献通考》

中国古代最重视元正和冬至两个节日,元正是一年的开始,冬至是阴极阳生的时刻,自从我们的先人发明了历法,就把这两个节日的位置提高到相当的程度。

《晋·礼乐志》:武帝受命,更定元会仪,《咸宁注》是也。傅元《元会赋》曰:“考夏后之遗训,综殷周之典艺;采秦汉之旧仪,定元正之嘉会。”《文献通考》

也就是说从晋朝的时候,就综合了夏商周的典籍,沿用了秦汉的旧仪,制定了庆祝元正(春节)的仪式。从那时起庆祝仪式开始变得规范化和隆重,演变成从朝廷到民间都普通庆祝的一个重要节日。

再往前汉朝时,也在庆祝正月初一。但仪式不算很隆重,往往是各地的诸侯国几年来一次,正月初一前后拜见皇帝几次,送些礼物而已。秦朝时更是没有这方面的记录,秦始皇嬴政就是正月初一出生的,也没见有什么隆重庆祝。

综上,大概可以判断,中国古代把农历正月初一当做普天同庆的重大节日来庆祝,是从晋朝开始。在此之前,我个人理解是这个节日不如冬至等与农时有关的节日重要,而且与冬至在时间上比较接近,因此并未隆重庆祝。

放鞭炮

过年放鞭炮是为了有响声,起初为了驱邪,后来就变成庆祝仪式的一部分。《荆楚岁时记》是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人编写的,应该是最早有爆竹的记录。

正月一日 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燃爆竹,以避山臊恶鬼。按:《神异经》云:西方山中有人焉,其长尺余,一足,性不畏人,犯之则令人寒热,名曰山臊。人以竹著火中烞(音朴)熚(音必)有声,而山臊惊惮远去。《荆楚岁时记》

有说法是2500年前的春秋战国就已经有了燃放爆竹庆祝新年的习俗,而采用火药的鞭炮是在北宋时期普遍应用的。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理工男读历史,欢迎关注和讨论。

爆竹和鞭炮的起源和区别是什么

爆竹,就是用火烧竹子,使它爆裂,发出噼啪的响声。所以被称为爆竹。鞭炮,一般是指火药出现并开始使用后,人们用火药制成的像竹节一样的东西,点燃后会炸响,因为很多这样的东西串在一起,像一条鞭子,所以被称为鞭炮。鞭炮是用来取代爆竹的。

古代人们用火来烧竹子或放鞭炮,都是为了驱鬼辟邪的。

明代的张岱在他的《夜航船》一书中对此有专门的记载:

“上古西方深山中有恶鬼,长丈余,名山魈,人犯之即病寒热,畏爆竹声。除夕,人以竹烧火中,毕剥有声,则惊走。今人代以火炮。”

就是说在古代时,山里有种鬼,人们如果遇到就会生病,但这种鬼怕爆竹的声音,所以每到除夕夜,人们就把竹子放在火中烧,发出噼啪的声音,把这种鬼吓走。后来人们就用使用火药的火炮来取代爆竹了。

这种火炮很多个连在一起,就是鞭炮。

不过,最早记载燃放爆竹传统的并不是明代的这个张岱。南朝时的宗懔在他的《荆楚岁时记》中就已经记载了过年放爆竹的情况。根据他的记载,每年的正月初一,人们“先於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惡鬼。按《神異經》云:西方山中有人焉。其長尺餘。一足。性不畏人。犯之則令人寒熱。名曰山臊。人以竹著火中,烞(音朴)熚(音必)有聲。而山臊驚憚遠去。”可见,张岱的记载实际是来源于《荆楚岁时记》。这说明,至少在南朝时,人们就有过年燃放爆竹的传统了。

由于火药是在隋唐时期才出现的,因此鞭炮应该是在隋唐之际出现的。

这么说来,我国春节过年放爆竹和鞭炮的传统是很悠久的了。

放鞭炮的由来

放鞭炮的由来这个我不用说,估计大家也会知道。传说中国古代每当春节来临叫我一出现一种怪兽叫做年的,他们出来捣乱让古代的人们没法正常的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人们就发现这种东西比较害怕响声,刚开始是古人们敲锣打鼓。来驱散这种怪兽的,随后就发明了鞭炮,用鞭炮来代替敲锣打鼓。这个就是春节放鞭炮的由来。

中国是从哪个朝代开始放鞭炮的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盛大、最重要,也是最热闹的节日,长久以来,贴红对联,燃放鞭炮,吃团年饭,已经成为这一节日的标配。只是到了现在,因为环保及安全等原因,燃放鞭炮在城区都被禁止了,但乡村还是可以燃放的,因此在乡村过年是最有年味的。

关于过年燃放鞭炮的习俗,其实起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故事。

相传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上长着尖角,长年深居海底,凶猛异常。每到了除夕这一天,这个“年”兽就会爬上岸来,闯到村寨里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人们就举家老小,带着粮食,牵着牲畜逃进深山老林,躲避“年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