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主义究竟如何?凯恩斯主义的主要思想及其影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凯恩斯主义究竟如何

凯恩斯是经济学新学派的开创人,让传统经济学派或者市场主导经济学派有了对立面。他曾被高度赞誉,与弗洛伊德和爱因斯坦并称20世界最伟大的思想家。

传统经济学基本观点是:自由的市场、自由的贸易、自由的资源配置、自由的竞争、自由的投资等等。凯恩斯认为市场会出现总需求不足,造成供过于求、经济萧条、就业下降(经济危机),这时政府加大支出(积极的财政支出)创造需求,再平衡市场供求关系;相反如果市场供不应求,政府就减少支出,从而减少需求。

凯恩斯理论为政府宏观调控给出了理论指导,深受各国政府欢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政府。

传统经济学强调市场的力量,似乎完善的条件下市场可以无为而治自我调节。凯恩斯经济学强调政府的作用,平滑市场供求关系,减低经济的波动。这种对立的经济学或者角度不同的经济学,各自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科斯就提出了若干政府可以创造价值或促进市场交易的作用,比如明确产权、使用权、可交易权,解决市场交易的绊脚石。

凯恩斯宏观经济学主张政府反向调控,可以平滑市场的波动,但也干扰了市场信号,让落后产能得以维持,积累问题,绵延不绝。

凯恩斯主义的主要思想及其影响

主要思想: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赤字财政,刺激经济,维持繁荣。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指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18世纪晚期以来的政治经济学或者经济学建立在不断发展生产从而增加经济产出观点上。

而凯恩斯则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由此出发,他指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

影响:凯恩斯主义及其税收思想在西方世界风行了半个多世纪,不少国家政府曾奉若神明。在生产相对过剩的历史条件下,凯恩斯主义对于缓和生产与需求的矛盾,减轻经济危机的破坏程度以及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经济的发展,都起过积极作用。

但国家对经济干预过多,过分强调刺激需求,税收负担重,政府开支大,规章制度繁琐,必然会影响投资和生产经营的积极性。

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的经济陷入滞胀状态,凯恩斯主义的税收理论和政策失灵,受到经济学界货币学派、供给学派等的挑战。

如何评价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成名于1929年美国大萧条之后。

当时,美国经济每况愈下。对此,过往的经济学理论却都一筹莫展。

1936年,凯恩斯发表了著名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核心观点就是:需求不足,政府来买单。他认为,政府可以通过采取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直接干预经济。他的这个主张,不仅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复苏,还诞生了一个新的学科——宏观经济学。

凯恩斯的药方一出,各国政府一下子豁然开朗:原来,所谓的经济调控,一个永久的秘密就是——面干了加水,水多了加面。这里的“面”就是需求侧的投资、消费、出口;这里的“水”就是指货币。

中国曾经依靠凯恩斯主义,度过了前两次危机:

一次是,1998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一次是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

但,再好的灵丹妙药,一旦用多了,药效就会慢慢降低,凯恩斯的药方也不例外。

就货币政策而言,过去十年的3次放水效果越来越差:

2008年第一轮宽松,两个季度见效,GDP从6.4%反弹到12.2%,反弹5.8个百分点,持续4个季度;

2011年第二轮宽松,5个季度见效,GDP从7.5%反弹到8.1%,反弹0.6个百分点,持续2个季度;

2014年上一轮宽松,8个季度才见效,GDP只从6.7%反弹到6.9%,反弹0.2个百分点,持续2个季度。

财政政策的边际效用也在递减:

1998年东南亚危机汇总,中国采取的财政政策刺激,使得GDP增速在2003-2007的五年间保持了两位数增长;

而2008年的4万亿刺激,却只是使得2010年的GDP增速跳升至10.6%,随后就跌入了个位区间。

如今,又过了10年。继731会议提出“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后,各个地方政府纷纷发布雄心勃勃的基建计划,动辄就上万亿,加起来估计将近20万亿。而央妈对于流动性的描述也由“合理稳定”变成了“合理充裕”。

在凯恩斯主义风靡全球,并让战后的欧美经济持续繁荣了30年后,从 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出现了新的经济危机——滞胀!所谓滞胀,就是指继续发行货币,物价不断上涨,而经济却不再上涨的现象。

凯恩斯主义还有效吗

谢邀!

上世纪三十年代,全美正处于大萧条期间,至暗时刻,难以自拔,有一个叫做凯恩斯的经济学家站了出来,提出了一个和当时主流的古典经济理论截然不同的方法,这个方法看似违背老祖宗的决定,却被当时的罗斯福总统采用,效果极佳,让美国人成功走出了大萧条,因此被奉为经典圭臬,沿用了至今。

但是,现在好些财经专家说,这个被美国人奉为信条的凯恩斯主义,可能要失效了。

最新的美国非农就业人口数据不及预期的一半,这就显示出,美国就业市场大量的岗位都处于缺人的状态。就业和通胀反向运动,货币政策也就无能为力了。从特朗普到拜登,财政刺激一轮又一轮,直接发钱给每个人,但是越来越多的美国人不愿意干活了。到了今年9月底,特殊失业金停了,那些失业人群是否不得不出来找工作呢?好像依然没有。

但是,与之相矛盾的是,失业率同时也在降低,说明想要工作的人早就已经找到工作了,而那些不愿意工作的人,面对着大量空缺岗位也无动于衷。

这样一来,美联储的步调一下子就乱了。

这可能就是那些财经专家认为凯恩斯主义可能要失效的主因吧。

不得不说,这些财经专家将量化宽松称为凯恩斯主义是典型的张冠李戴,所谓“直升机撒钱”般的“量化宽松”其实是另一位经济学大师弗里德曼的发明,而凯恩斯恰恰是反对实行用货币来拯救的,他认为,因为存在“流动性陷阱”,“发了也白发”,经济能否复苏,不在于货币多少,而在于货币能否重新流动起来,让货币流动起来才是关键。

凯恩斯真正主张的是增加政府开支、增加赤字、投资基建,让货币重新流动起来,刺激就业,经济才可能复苏。而这正是特朗普几年前提出的,拜登政府正在抄特朗普的作业做的事情,是否有效呢,拭目以待吧。

无论如何,大家可能都注意到了,全球的金融市场从未像今天这样关注美联储和货币政策,如多年前格林斯潘的一个“非理性繁荣”,就让全球股市为之颤抖。而近日,全球市场中最大的breaking news,就是美联储究竟何时收紧货币、以致何时加息,往往美联储主席、甚至几个高管的一句话便能影响几十亿、上百亿的盈亏。

为什么呢?接下来,我将回复几个相关话题,聊一下美联储的前世今生吧。

最后,再顺便打个小广告,“陈思进财经漫画”系列第二部《漫画生活中的金融》新鲜出炉、谢谢关注!

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更好的意见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