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的事迹简介?袁隆平在中国功勋卓著,但在国际上,有着怎样的名声和地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袁隆平的事迹简介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汉族,江西德安人,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1964年开始杂交水稻研究。袁隆平的科研成果使中国在矮杆水稻、杂交水稻育种和超级杂交水稻育种上三次领先世界水平。使中国的水稻单产从四百公斤左右提高到六百公斤左右,近二十年内为全国增产粮食三千多亿公斤。七十年代初,袁隆平发表了水稻有杂交优势的观点,打破了世界性的自花授粉作物育种的禁区。国际上的同行们称袁隆平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在中国功勋卓著,但在国际上,有着怎样的名声和地位

袁隆平先生是中国农业科学的一面旗帜,他的成就来源于背后的千千万万农业科技研究者的付出,这一点袁隆平先生是有自知之明的,所以袁隆平先生一向低调沉默,并没有到处以“杂交水稻之父”自居。

相反网络上倒是热闹,一边有人把他捧到天上,另一边又有人对他嗤之以鼻。究竟袁老先生的贡献如何,我说个自己理解的大概吧。

杂交水稻发展的世界普遍情况

杂交水稻并不是中国的独创,日本和欧美都搞过杂交水稻,但是总的来说不是很成功。欧美作为首先发明杂交水稻的地区,由于其主要的粮食并非谷物,科研的重视程度不足,因此虽然起了个大早,却没成功应用。

日本作为稻米的传统大国,其农业生产习惯使得他也在杂交水稻上,占据一席之地,最重要的三系法是日本首创,但是后来应用上一直存在很多问题;更由于杂交稻口感等因素制约,始终无法推广普及量产。

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的杂交方法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杂交水稻第一个能普及应用的人。

袁隆平以及他后来的团队,首先发现雄性不育株,然后建立起杂交水稻路线图,国内其他后来关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突破,都是在此基础上开发的。所以说袁隆平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杂交水稻之父。

但是,袁隆平自己开发的杂交水稻,并非目前大面积播种的品种,目前大面积种植的是在他基础上开发的其他杂交水稻,无他,因为后来者居上,产量和口感比袁老过去的超出太多,当然哪种好用就用哪种啦。

中国杂交水稻的发展之路

1.起步时期(1920-1949)。

20世纪的20年代,国内已经开始有计划地开展水稻育种,但由于战争年代来临,总体发展缓慢。

2.品种整理和评选利用时期(1949-1959)

建国后,百废待兴;国家对农业高度重视,有组织的收集水稻品种4万份。评选出许多优良地方品种和早期的改良品种。

3. 矮化育种时期(1960-1969)

第一个系统选育而成的半矮秆品种是矮脚南特(广东,来自南特16号,1965)。

第一批杂交选育的半矮秆品种是广场矮、珍珠矮和江南矮等(矮源:广西矮仔占;育成地:广东农科院)。

矮秆品种的发现,极大的解决了密植、中肥和自然灾害引起的倒伏减产问题,为袁隆平接下来的爆发,做好了准备。

4. 杂种优势研究利用成功时期(1970-1979)

正是这个时间段,袁隆平做出两项使得水稻杂交走向实用的关键技术,一是发现雄性不育,二是他的助手李必湖发现雄性败育,从而构造三系法。

使得杂交水稻走向成熟,年种植面积占水稻总面积的50% 产量约占稻谷总产57%。

5. 高产、优质和多抗综合发展时期(1980~现在)

1981年,石明松提出了两用不育系概念,开启了我国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技术的新纪元。20世纪80年代以后,杂交水稻新品种朝着高产、优质和多抗发现发展。部分杂交水稻的米质能与泰国名牌大米相媲美,而产量超过泰国米一倍。

结语

杂交水稻的培育和发展,是无数农业科学家呕心沥血的产物,脱离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能带来今天的丰硕成果。

袁隆平先生在其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也不能忽略其他没有出现在聚光灯下的人们。

谨以此文,致敬不被人们记住名字的科学家们。

我是猫先生,感谢阅读。

袁隆平简介和事迹

袁隆平,男,汉族,无党派人士,1930年9月生于北京,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曾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

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2000年度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6年4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10年荣获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 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与此同时,袁隆平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2017年7月,任青岛海水稻学院首席教授。2017年9月,袁隆平宣布一项剔除水稻中重金属镉的新成果。2018年4月14日,袁隆平在海南接受凤凰财经采访时发表了对转基因的看法。对于转基因大豆,袁隆平指出,只要是通过安全检测的转基因作物,都是没有问题的。袁隆平表示,转基因是农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2018年9月8日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获评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

钱学森跟袁隆平,你最敬佩谁为什么

谢邀。

钱学森和袁隆平功勋卓著,都是国家和民族的脊梁。

钱学森团队研发的先进武器,巩固了国防,给了我们安全和平的发展空间。

袁隆平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解决了人民的温饱,给了我们幸福生活的基础。

可以说他们俩个的贡献是巨大的,为国家的安全和人民的生存,提供了重要保障。他们才是真正的明星,最应该受到国人的敬仰崇拜。

袁隆平简历

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创始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当今中国最著名的科学家”、“当代神农氏”、“米神”等。  1953年,袁隆平毕业于西南农学院(1985年更名为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西南农业大学与西南师范大学合并组建为西南大学)。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种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  1980-1981年,袁隆平赴美任国际水稻研究所技术指导。1982年任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1985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1987年任863计划两系杂交水稻专题的责任专家。1991年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2000年实现了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第一期目标,2004年提前一年实现了超级稻第二期目标。  毕业后,袁隆平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1971年至今任湖南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并任湖南省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