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说“立夏不下,高挂犁耙”是真的吗?从犁耙锄头到现代化机械,这些年来农机具的变迁让农民得到了哪些改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农村俗语说“立夏不下,高挂犁耙”是真的吗

大家好!我是农夫老岳,今天是5月5日,也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节气,过了立夏后就开始进入夏季了,天气也就慢慢的变热了,像最近西安的天气就开始转热,白天的气温都有30几度了。

在我们山东老家农村,一到节气时,老人们就会说些有关节气的俗语,就如“立夏”:有俗语说“立夏不下,高挂犁耙”。那这句话啥意思,准吗?下面咱们就聊一下。

“立夏不下,高挂犁耙”。这句俗语意思是说:如果立夏节气不下雨的话,可能预示今年雨水少而比较干旱,则不利于农作物生长,自然容易造成歉收减产,因而农民也就没必要再下地从事犁地、耙地等农业生产活动了。

事实上,这句老话并非所指农民已完全放弃农业生产活动,而是农民不看好今年的年景或粮食收成的一种自我调侃的话。但过去亩产粮食低,家人口数量又多,若没有足够粮食是吃不饱饭的,因而农民朋友们往往不得不抢种、抢生产、抢收获。

再就是立夏这天下雨,根据节气俗语来分析,它预示着整个夏季雨水是否充足或者紧缺,按照过去老农民们总结积累的经验来看,立夏如果没有雨水的话,那么今年又将是一个干旱之年,用“高挂犁耙”来形容今年的收成,“高挂犁耙”是指农民们把干活的家什都放起来了,不需要摆弄土地种庄稼了,而有收成的年头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那种劳作,所以说“立夏不下,高挂犁耙”是指没有收成的意思。

山东地区的春天一向都是干旱的,今年倒是没有太旱,该下春雨的时候下了场,水分算是补给上了,随着立夏之后夏天到来,不管南方还是北方,降雨量都会明显增多,只要水肥充足了,啥啥都爱长,就等着到了秋天之后大丰收就可以了。

可是如果立夏了也仍然不下雨,那就没招了,每年天旱是我们鲁西北农民最头疼的事情了。有人说不下雨可以抽水浇地呀,但是因旱情严重很多井都抽干了,没水了花钱都买不到。总不能买桶装水去浇地吧,实在不下雨也没有招,只能硬挺着干瞪眼。

所以真的是,“立夏不下,高挂犁耙”,明明知道浇不上水要减产,也是没有别的好办法。种地就是这样,有时得靠天。

以上就是对今天话题的介绍,不知道大家对此有哪些说法呢?欢迎留言分享。谢谢!2020.5.5.

从犁耙锄头到现代化机械,这些年来农机具的变迁让农民得到了哪些改变

我国农民的智慧是无穷尽的,从古代的木质犁耕到现在的机械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提高了劳动效率,节省了劳动力,原来需要两三个人协作完成的农活,现在一个人可以顺利完成,古代:“一农不耕,民有饥者;一女不织,民有寒者”的现象已然不复存在。

明日立夏,农村俗语“立夏晴,犁耙挂屋角”,立夏晴天好不好

立夏不下犁耙高挂,讲的是立夏不下雨,将会是天大旱的天气,天旱田地没水种养禾苗,耙田犁地犁耙用不上了,将会高高挂在墙壁上,根据夏季开始时,立夏这一天有没有雨水来预告全年春秋时禾苗能否种下去有没有收成的的前兆。

犁耙的耙读pá还是读bà

“犁耙”的“耙”读pá。

读音:bà、pá

释义:

1. 把土块弄碎的农具。

2. 用耙弄碎土块:这块地~两遍了。

1. 聚拢谷物或平土地用的用具:~子。齿~。

2. 用耙平整土地或聚拢谷物。

农村谚语“立夏不下,犁耙高挂”是什么意思

1.“立夏不下”的意思是:立夏当天,要下雨,有利于农业的生产,如果没有下雨,就意味着在后期长期干旱,往往会错过农时。这一年的农作物就会减产甚至绝收。

2. “犁头高挂”是因为它闲置,犁耙就失去了它的作用,不得不挂在墙上,农村地区使用的季节性大型农具,用完后它应该放置在不阻挡道路并且不占用地方的位置。通常,犁铧都会悬挂在后墙或山墙的屋檐下,并且也防潮。

所以说“立夏不下,犁头高挂”,前半部分解释了夏季降雨的重要性,后半部分也预示着农作物欠收。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