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罗那德国馆平面(请问空间是怎样炼成的——巴塞罗那德国馆的再分析
发布时间: 2023-07-09

本文目录

请问空间是怎样炼成的——巴塞罗那德国馆的再分析

对于巴塞罗那德国馆这样一个能够代表20世纪建筑成就的经典作品.译介分析评论的文章可谓不计其数.面对这样的作品人们乐于从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层面加以揣摩、或是从设计者生平演变关系加以理解。这些方载能够帮助建立宏观理性的l人识但却难于使人体会对真实的设计建造有着复杂影响的感性末微之处。个体的设计意图如何产生、何时产生难以澄清,但优秀设计源自强烈的设计意图完结于高超的控制能力确是不争的事实。本文关注巴塞罗那德国馆中一系列被忽视的细节,分析密斯凡·德·罗在当时面临的可能及其选择。这种分析虽无法再现灵感迸发的时刻但通过观察设计孕育发展的过程设计者当时对诸多限制的巧妙利界将可得到某种程度上的复原, 文章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与巴遥翼罗那德国馆空间有关的主题测量切分‘入口流线比例定位、.网格光线以及色彩、第二部分研究了局部的设计处理以佐证前述的空间意图内容包括基座合阶,雕像,水池家具、辅房第三部分则聚焦实际建造中的选择来观察空间意图的实现内容涉及材料、结构.构造以及组织二测量德国馆中的游历能让人体验到空间被拉伸的感受这与空间如何被感知有关。

西班牙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整体透视图或者鸟瞰图,我要把它画出来,最好图片大点

出线名额
欧洲13席
非洲5席
亚洲4.5席
大洋洲0.5席
南美洲4.5席
中北美及加勒比3.5席
东道主1席
总计32席
附加赛
亚洲区和大洋洲争夺1个名额
中北美和南美洲争夺1个名额
其余附加赛都是在大洲内部进行
欧洲区13席具体是9个小组第一直接晋级,剩余4个名额通过附加赛决定,9个小组第二取成绩较好的8队两两抽签进行两回合淘汰赛,确定最后4个席位。
非洲区没有附加赛,5个小组第一才能晋级南非,埃及和阿尔及利亚的附加赛是因为两队战绩相同,需要在中立场地通过一场定胜负的附加赛来决定小组第一。
中北美最后6强循环赛,小组前三晋级,第4和南美区第5进行附加赛
南美区10强大循环,前4名直接晋级南非,第5名和中北美第4进行附加赛。
亚洲区10强分AB组进行循环赛,每组前两名直接晋级南非,两个小组第三进行两回合附加赛,胜者和大洋洲冠军进行两回合附加赛。
大洋洲只有冠军才能获得附加赛资格。

密斯·凡·德·罗 的现代主义建筑之路

密斯1886年3月27日于出生在德国伦兰德的亚琛市。亚琛是中世纪初西方文化的中心,也是德国西部美丽而古典风格的城镇。幼年时的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他有更多受教育的机会,十五岁时就结束了正规教育。密斯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石匠,辍学后便跟随父亲做学徒,并从他那里学到了石料加工与制作方法。密斯回忆这段经历曾说:“重要的不是纸上设计的建筑,一块砖才是建筑中真正重要的一部分。”

密斯十五岁离开了职业学校后又到当地的建筑师那里当绘图员,主要是对新古典主义建筑做装饰图样设计,之后十九岁的密斯被选送到柏林的擅长木构设计的建筑师手下工作了。

后来密斯又成为布鲁诺·保罗的学徒,并从他那里接受了新艺术思潮的影响。

1907离开保罗工作室设计了第一件作品――里尔住宅。

1908年密斯来到彼得·贝伦斯的事务所,同勒·柯比西耶和格罗皮乌斯共同在此工作。贝伦斯是新艺术派与工艺学的倡导者,一只走在创新前列,追求现代手法设计。尽管带走明显的新古典主义特征,但也在努力寻求现代主义所需的东西――秩序与完善。特别是设计的AEG电气公司车间设计,第一座把钢和玻璃材料应用到建筑的优秀例子,被公认为第一座现代建筑。
密斯没有吸取贝伦斯的新古典主义的东西,而德国建筑师卡尔·费德瑞琪·幸克尔设计中的:宽大平台柱脚上做结构布局,比例尺度的韵律感,纯形式的设计要素,使对还是画图员的密斯对新古典主义产生浓厚兴趣。

1911年密斯设计的胡戈·佩尔斯住宅,是传统的幸克尔风格住宅区。深凹门廊,突出檐口,坡度平缓的屋顶。

特别是1912年荷兰海牙的克吕勒住宅,一座幸克尔式住宅。业主决定不按贝伦斯原设计并且请密斯留在海牙设计住宅。密斯以自己的观点重新设计房子,细部仍具有新古典主义风格,然而别墅并没有建成。
1913年密斯回到柏林开设自己的事务所,设计的住宅都是幸克尔式,不过保持了古典的明朗性。

虽然是古典形式中一员,但“ 结构至上 ”的观念独特超群。强调表现且忠实于结构的主张,即“ 由 结构决定形式 , 而不被形式所支配” 。
1914――1918年,一战期间,密斯军队服役。

1919年密斯草图了20层全玻璃的摩天楼,是第一个画出玻璃摩天楼的人,奠定了今日常见的玻璃和金属摩天大楼的基础。

1921年“蜂巢”作为密斯为腓特烈大街高层建筑的设计方案,虽然大胆创新收到赞扬,却没有获奖

1922年模拟出第二个草图。

高20层,全玻璃,平面形式自由。每层玻璃板用连续玻璃幕围合,外表曲线由许多短直线渐次改变方向连接而成,并且着重安排光的反射。

1923年在自己出版的杂志――《G》(创作),并在7月的一期写到:“ 我们反对一切美学的抽象理论,一切教条 , 一切形式主义 …… 创造形式要从我们的任务出发 , 以时代的新方式 , 这就是我们的任务 。 ”
钢筋混凝土办公楼设计和乡村砖别墅方案也是密斯在现代派有影响的作品。

办公楼是平屋顶,直角平面,钢筋混凝土结构,连续的玻璃与墙交错形成光影,强调墙非承重,外部开敞联通大自然中。

明快开敞的工作空间,无虚假装饰,皮与骨的建筑。

1923年砖别墅在柏林艺术展览会展出,对砖运用的自由的不对称体量,交替的空间和延伸的墙体创造了空间虚实对比的效果。

布置独立自由的墙,不封闭房间也不暗示房间面积,而是在空间中指示动态,空间相互渗透,把室内转变为动态空间统一体。是密斯 探求空间内外融合与结构清晰 的过渡性作品。
1925――1929年间密斯建造了三幢住宅和一座纪念碑――卡尔·李卜克内西和罗沙·卢森堡纪念碑。

1926年卡尔·李卜克内西和罗沙·卢森堡纪念碑全部使用砖墙立面。他认为砖是一种结构材料,无需隐藏。
1927威森豪夫展览会的住宅建筑风格比较一致,表明现代建筑思潮逐步统一,是现代建筑史上重要里程碑。

密斯规划的总平面创立了小区规划的理念,至今威森豪夫住宅人十分完整出色地证明了勇气和工业水平。
展览会也是摩登家具的示范展出,1927年密斯设计的“金属藤椅(MR)”在展会取得成功。

1929年巴塞罗那德国馆是密斯在欧洲时期建筑创作最高成就。

德国馆是一座标志性建筑,主要反映德国的现代精神。

强调精致的手工艺和富丽的材料,重视规则的钢框架结构和把墙体引伸到外部空间的处理。

漂浮的屋顶与开敞的平面。

展馆平面简单,空间处理却很复杂,钢柱与大理石是自由墙体的主要构件。

这里,流动空间得到充分体现。除本身必要构件之外,仅有的装饰只有两个长方形水池与一个少女雕像。

密斯专门为室内布置设计椅子,造型与建筑很相称,摩登家具的风格流行到美国,因而成为“巴塞罗那椅”。
1930年密斯在捷克布尔诺的图根哈特住,是紧次于巴塞罗那德国馆的另一著作,与柯比西耶的萨伏伊别墅和赖特的罗宾别墅一同代表了摩登建筑的历史性特征。